南投縣竹山鎮紫南宮香火鼎盛,以借還「土地公金」聞名,香油錢收入可觀。
令人感動的是,紫南宮長期熱心公益,除了捐助社區發展、學校建設及全鎮中小學生學雜費外,近日再捐七百餘萬元資助全縣弱勢學子,受益學生逾五千人,縣長林明溱特贈感謝狀表揚其對社會帶來正向力量。
台灣寺廟數量繁多、密度又高,除了各村里凝聚民眾向心力的土地公廟,各縣市幾乎也都有具知名度,且資產(香油錢)豐厚的廟宇。這些財源大都來自各地眾多的虔誠信徒,意在祈求個人平安幸福與社會富足和諧,以及減少生活痛苦及經濟困窘。
如果各地廟宇都能效法紫南宮,建立協助地方發展、援助社區基本需求及弱勢族群的制度,除了提升廟宇回饋社會的清新形象,也可解決政府財源分配及地方經費不足窘境,減輕居民負擔,彌補社福缺漏等重大功能。
寺廟是祈福及信仰中心,透過「人助、助人」良善循環的運作,發揮「好鄰居」的功能,必能造福更多弱勢族群,社會更安康和樂。
陳啟文(南投縣/農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