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訂八月第四個星期日為「祖父母節」,希望孫兒輩能寫卡片、打電話給祖父母,帶動敬老愛老的優良風氣。我認為是項政策立意甚佳,可以產生許多效益。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過祖父母節,適足以增進祖孫間的情感交流,建立孝親、尊長的態度與觀念,發揚敬老尊賢的傳統美德。
我們更加重視與祖父母親善,實踐傳統家庭倫理的核心價值,有助於提升三代同堂的凝聚力,讓祖父母在晚年生活與家人更親密幸福。
增進隔代親情的幸福,莫過於父母以身作則,對自己的父母噓寒問暖,給予關心,讓他們有話直說,不會憋在心裡,會是祖父母調適心理情緒的好方式。
做父母很有耐心聆聽自己的父母提出的問題,用溫柔婉約的語氣回答。孫兒輩看在眼裡,見賢思齊,自然親近祖父母,培養對老人、老化的正向態度。孫兒輩愈是真心的喜愛與尊敬祖父母,祖孫關係就愈來愈好。
祖父母樂於接近孫兒輩,分享自己生命經驗及人生智慧;孫兒輩聆聽後讚美祖父母對整個家庭的貢獻與重要性,強化世代互動、互惠的學習關係,絕對會扭轉祖父母只是孫兒輩替代照顧者的刻板印象。
楊樹槿(桃園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