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張若霆、林祈深、吳協昌、 劉得倉
美國.洛杉磯
超大酒桶 紓壓放鬆最佳地點
一九四一年完工的「閒散時刻」(Idle Hour)酒吧,以酒桶狀的造型,在洛杉磯頗負盛名,不過因為年久失修,一度關門裝修,一直到今年二月才又重新揭幕。
位在北好萊塢的「閒散時刻」,一九四一年剛建好時,曾經是當地的地標之一,尤其本身就是酒吧,以威士忌酒桶造型呈現,更符合經營的氣氛,也成為洛杉磯夜貓子常去光臨的酒吧之一。
「閒散時刻」不僅僅外觀以威士忌酒桶造型而聞名,連窗戶也都是酒桶的造型,室內更是全木風格,營造出飲酒聊天的良好氣氛。
除了酒桶造型的木屋之外,「閒散時刻」在後院也有一片露天酒吧,每逢晚間總是吸引不少民眾到此喝酒聊天,因此後院,也被喻為洛杉磯最佳飲酒地點之一。
「閒散時刻」不僅提供酒類飲品,也提供不錯的晚餐,同時也開放讓民眾舉辦派對,在酒吧不多的北好萊塢地區,成為民眾想放鬆時的好選擇。
加拿大.多倫多
涼爽方塊屋 夏天免開冷氣
多倫多市中心區外圍一塊夾在兩條高速公路間,無法做任何用途的荒地,有一個用三塊方塊組成的屋子。
這個屋子的每一塊方塊體積為三百八十九點零一七立方公尺,內部居住空間約為一百一十一平方公尺(約三十三點五坪),分三層樓。夏天不必用冷氣,只要將頂層的天窗打開,即可保持室內的涼爽,但冬天仍必須用暖氣爐供應暖氣。
此一建築建於一九九六年,由加拿大設計師康特納爾設計,可以當做住家、辦公室使用;康納爾設計的方塊屋,多少有點模仿荷蘭鹿特丹市一九八四年布隆設計的方塊屋(Kubuswoningen)。
目前,這個位於多倫多市舒馬克街一號的形狀怪異方塊屋,只有加拿大廣播公司兼職攝影記者崔納爾租住。
俄羅斯.莫斯科
彩蛋放大版 前衛挑戰傳統住宅
西元一九九八年,莫斯科及全俄羅斯牧首區向特卡欽科為首的建築師團隊下訂了一顆「蛋」,正確來說是一棟外型像顆蛋的婦產科醫院,這座醫院原本預計蓋在遙遠的伯利恆,不過最後並沒有實際動工;但是這張設計圖並沒有白費,因為很快的,在莫斯科市出現了讓這群設計師「下蛋」的機會。
莫斯科市東北方的馬什科夫街需要蓋一棟八樓公寓,公寓前面還有一小塊地緊鄰著一所幼稚園,剛好給了建築師們足夠的空間將這顆蛋給蓋起來,成為一間民宅,於是他們決定在此動工。
這項不尋常的工程從一開始就遇上了許多難題,首先是造型過於前衛,不少官員覺得不適合在如此一般的住宅區建造太過特殊的房子,好不容易終於取得建造許可,隨之而來的是技術問題,當時的俄羅斯尚未流行使用鋼筋水泥造房。幾經思量後,建築師們決定使用傳統的金屬骨架,砌上紅色的磚塊,讓它的外型看起來就像一個精緻的俄羅斯彩蛋。
西元二○○二年,三百四十二平方公尺、分成四層樓的蛋屋完成後,立刻成為莫斯科市最特殊的建築物,為當時的民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蛋屋很快就賣出去了,這麼引人注目的民宅買主是誰,卻沒有人知道,只知道當時買主總共斥資一百二十萬美元,在當時的俄羅斯算是非常大數目;可是才過兩年,蛋屋的主人就決定把它賣出去,然而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新的屋主買下蛋屋,房子也就空到現在。
二○○七年底時,這棟蛋屋售價超過一千萬美元,至今仍是年年上漲,奇怪的是,原屋主似乎對於蛋屋乏人問津一點都不著急,也未曾降價求售。雖然蛋屋多年無人入住,不過它特殊的外型,早就成為莫斯科旅遊書上必介紹的景點,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拍照,散步偶遇的市民也會駐足圍觀,想來或許這就是它賣不出去的原因之一吧!
瑞典.斯德哥爾摩
不愛搞怪重外觀 奇特建築大匯集
瑞典人不怎麼歡迎醜陋的搞怪建築,對他們來說,奇異建築之所以會受到青睞,主要是取決於建材的創新與實用的思維。
瑞典人非常在意市容美醜,十分講究城市建築的「整體性」和「歷史性」。專責為市容美醜提出建言的斯德哥爾審美委員會評論一棟二○一一年完工、座落在中央車站附近,名為「海濱(Waterfront)」的旅館、會議與辦公室之複合建築,因為太過搞怪,顯得非常突兀,建議未來城內不應再有類似建築物。
相對於上述不受歡迎的搞怪建築,距離斯德哥爾摩不遠處,位於郊區的八層樓高全木造公寓,是大受歡迎的奇異建築,且可稱做「世界木造建築的摩天樓」。建商移植了瑞典鄉村全木造房屋的概念,建造「會呼吸的房屋」,讓城市的人在家就能呼吸到森林的芬多精,建商還計畫在附近區域興建更多全木造公寓。
其他看來奇異的建築與特殊地勢有關,與「橋」和「電梯」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南島上多家旅館與辦公室就蓋在橋的上方,下方就是高速公路,例如:南島隧道上的希爾頓與克拉里恩旅館,他們並不是為了噱頭搞怪,而是希望不要因為公路建設而破壞了美麗南島的地形。
另外一個也在南島上、海拔三十三公尺高的廣都拉餐廳,將部分餐廳設置在電梯與大樓之橋間,民眾還可搭乘建於一八八三年原為交通運輸用途之電梯前往該餐廳,遠眺南島的風采,不過現在電梯並不對外開放;在南島上一般人家的公寓外,也可發現橋與電梯結合之建築,住在公寓樓上的人家不必走到樓下,可以直接由門外的橋離家,再搭電梯下山,充滿巧思又奇異!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2015年7月號,http://www.cn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