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勝文以台灣特有種「莫氏樹蛙」為主角,描述和蒼蠅、魚三角獵食的瞬間。
圖/蕭勝文、台科大提供
蕭勝文以台灣特有種「莫氏樹蛙」為主角,描述和蒼蠅、魚三角獵食的瞬間。
圖/蕭勝文、台科大提供
【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學生蕭勝文,以台灣特有種「莫氏樹蛙」為主角,捕捉和蒼蠅、魚三角獵食的瞬間,製作兩分鐘動畫短片,入選有「動畫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ACM SIGGRAPH」短片日選片,和世界其他六十部入選動畫一較高下。
動畫也入圍二○一五年荷蘭動畫展(HAFF)國際學生影片類。
選擇台灣特有種兼保育類的「莫氏樹蛙」為主角,蕭勝文希望藉由動畫,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生物。
這是他二度入圍,九十八年念大學時以隱喻墮胎議題的動畫影片《愛子(Love Child)》入圍,雖未抱回「年度最佳影片」,但創下台灣人兩度入選的紀錄。
ACM SIGGRAPH是全世界最大電腦繪圖與互動技術展,獲得動畫展「年度最佳影片」的作品可直接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因而被稱為「動畫界的奧斯卡獎」;荷蘭動畫展(HAFF)也是國際重大動畫展之一。
蕭勝文的動畫作品名為《我看到,僅此一見,一幅壯麗的畫面(J'ai Vu, Une Fois, Une Magnifique Image)》,他的靈感來自法國作品《小王子》第一個篇章的句子,想要傳達「生死關頭僅僅能看到一次的畫面,就是此生唯一最壯麗的畫面」,討論生物本質「生存」。
蕭勝文說,動物的「視覺系統」很有趣,青蛙有動態補捉系統、蒼蠅複眼、魚有魚眼,三者恰巧形成食物鏈,因此選定這三種動物作為主角,並透過3D電腦繪圖,模擬出三種動物視角看到的畫面,如在青蛙眼中,只看得見蒼蠅,在蒼蠅眼裡,則有成千上萬隻青蛙。
為了要深刻捕抓動物捕食瞬間,蕭勝文花了半年時間觀察莫氏樹蛙走路、跳躍、攀爬樹枝的動作、特殊的舌頭捕食方式,透過影片、書本描述揣摩蒼蠅的飛行路徑、翅膀鼓動等。
蕭勝文指出,觀察者與世界的存在常是一體兩面,通常僅有一個主觀視野,「但透過故事,人們能暫時進入另一個個體的視野」,這是最有趣的地方,而這部動畫片很純粹,沒有想要傳達的議題、觀點或大道理,僅是讓角色呈現最單純的觀看方式。
《我看到,僅此一見,一幅壯麗的畫面》八月十日至十二日在美國洛杉磯會會議中心播放三天,可點選:(https://vimeo.com/102195266)觀賞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