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親臨佛光盃現場,揮手為球員們加油打氣。圖/人間通訊社提供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報導】在佛光山的歷史照片中,有一幅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星雲大師身著羅漢褂,帶著叢林學院沙彌在籃球場奔馳,以矯健身手帶球上籃,儼然是「灌籃高手」。
星雲大師一生沒什麼嗜好,勉強說有什麼興趣的話,非「體育運動」莫屬;從游泳到乒乓球,都曾是他的最愛。就讀棲霞佛學院時,大師迷上籃球,上山砍樹製作籃球架,招呼同學在山門口打起球來,因此遭受了退學處分。
大師的籃球夢並未因而消失,開創佛光山之初,在東山設了一座簡易籃球場,每天下午四時三十分,全山大眾不分僧信老少,都歡喜上場打球;東山籃球場的賽事很特別,場內戰況激烈,場外忘了計分,進行不計輸贏、不需裁判、盡興交流的球賽。
大師說,他銘記在心的,不是佛光山的宏偉建設,而是在佛光山建立了籃球場。每年供僧法會,佛光山都舉辦「無量壽盃籃球賽」,這是佛光山一年一度的盛事,由徒眾組隊上場較勁,賽事持續二十餘年不間斷,大師對籃球的鍾情,可見一斑。
大師有一套獨門的籃球哲學,認為籃球運動蘊含「六度」精神,可對治人性諸多通病,健全人格。每一場球賽,都蘊藏勇猛、機智、慈悲的教育,不論對球員或觀眾,都是最佳品德的教育。
大師還提出「打籃球盡孝道」妙論,主張為人子女者要「把父母當籃球,人人搶著要」,兄弟姐妹合作無間盡孝道,家庭才會幸福美滿。這場籃球場上的品格教育,已在台灣蔓延。在大師倡導下,從普門國中女籃、高中女籃,到佛光大學女籃,建置了三級人才培訓體系;佛光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已打到第五屆,參賽隊伍愈來愈踴躍,只因比賽充滿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