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山上的活動很多,淨業林的念佛、禪堂的禪修、抄經堂的抄經修持、兒童夏令營、國際禪學營、各類義工研習、佛光會幹部等等,數千人在山上走動著,四處充滿談話聲、腳步聲,但是感覺還是寧靜的。佛陀時代有所謂的「結夏安居」,因為在印度有三個月的雨季,一則讓信徒不用在雨季等候僧侶托,二者出家人趁此雨季,集合一處共學、共修。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除颱風天,多數是晴天,菩薩道場以「普度眾生」為願景,在佛光山僧侶的夏日修行,天天為數千人炊煮、為來山遊客掃地、修剪園藝。「欲作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這是禪門嚴峻的「宗風」。學佛修行如果只圖一種身處山林的舒適感,還加上一種別於凡俗的優越心理,這樣的心態,如漂浮空中的樓閣。每一位行者建設的佛國淨土,是必須靠自己搬沙挑磚去完成的。
在暑假,我認識的小朋友有的到西來大學遊學、有的前往菲律賓為貧民區服務,看著他們飛揚的青春,懂得為生命打開一扇窗,走出狹小的象牙塔,培養無私的服務精神,也讓我為學佛新生代感到驕傲。學佛是行佛,以佛為老師,以佛為言行的榜樣,讓生命活出佛的能量、品德,這才是學佛的真義。
炎炎夏日,聽聽一則生活小故事。
有位男士,家庭、工作都讓他很煩惱,老婆的嘮叨、兒女的不聽話、職場的勾心鬥角等。他耳聞深山有個老和尚,德行很高,他希望得到老和尚的加持,讓他消解生活的煩憂。
這位男士來到深山寺院,老和尚坐在禪堂,任他不停數說煩惱,老和尚還是靜默不發一言。
「老和尚,您慈悲幫幫我!我快撐不住了。」
老和尚閉目坐禪。
「您不開口也沒有關係,請用您尊貴的手為我摸頂,給我加持吧!」
老和尚睜開眼,開示說:「解脫在於正確的思想,在於聽聞佛陀的教法,淨化身口意三業。我的手是血肉所成,和你是一樣的。解脫之道,在明心見性,你明白你的心嗎?我不能為你加持什麼,這是心外求法,不符合正道。」
這位男士終於省悟,求人不如求己。
「回到你的生活,去建設你的佛國淨土吧!」
這位男士帶著和老尚的「法語」回到現實生活,改變抱怨的習慣,學習用佛心包容家人、同事。他奉行老和尚的教導,自己的心清淨了,外境也轉為和樂的淨土。
炎夏往何處安身?故事教導我們,自心和悅是夏安居處。禪門祖師灑脫的,「以熱處裡作清涼地」。蟬鳴陣陣,伏首於文字福田的我,一字一句耕種著智慧、福德的花樹,我始終相信,千里之外去覓求開悟,不如把自己活在開悟的光亮與佛法的和諧中。在四季隨處安然,願世人,以祖師的言教為眼目,以法喜禪床、以和悅為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