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緣聚緣 化育人間

王頌(北京/北京大學副教授) |2015.07.19
1802觀看次
字級
我透過《貧僧有話要說》這樣一本溫暖而又平易近人,彷彿夏日涼風一般的好書,結識了當今世界上的一位大善知識,星雲大師。

我透過《貧僧有話要說》這樣一本溫暖而又平易近人,彷彿夏日涼風一般的好書,結識了當今世界上的一位大善知識,星雲大師。

此前筆者也對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僧團在台灣以及全球各地的弘法事業略知一二,但大多停留在概念化的認知與表面化的理解。此番有緣讀到這本書,一講一講讀下去,彷彿追隨著大師的腳步,親歷了佛光山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由木成林的創業歷程。可以說,《貧僧有話要說》不僅是有關大師與佛光山僧團的一部生動傳記,還是佛法化育人間的歷史縮影。

眾所周知,「人間佛教」目前已是海峽兩岸佛教界的共識,佛光山正是將「人間佛教」思想付諸實踐的成功典範。大師自年少求學於棲霞山時,就萌生了改革佛教的想法,他認為,佛教要革新,須靠教育,不能只是誦經,僧人應該積極入世,以各種方便法門弘法利生。

星雲大師在青年時代就抱定了於人間弘揚佛法正信、造福社會的理想,其間幾經挫折,理念與實踐相互滋長,遂發展成為佛光山僧團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佛光山的發展歷程,也為中國佛教的現代化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五十多年來,在各領域開創的各項事業碩果累累,造福無數。正如大師所說,千百億資產是大眾因緣所聚,不曾入私家一分半厘,皆化作人間萬千事業。而這還僅僅是有形的財富,由此而生的淨化人心、造福社會的無形財富,又焉能以數字來估量?如此宏大的事業,若非大師發心、弟子同願、信眾相助、眾緣和合,萬千之中又焉能成就一件?

星雲大師不曾化緣卻得諸多助力,不得不說緣自大師甘於做一名「貧僧」,敢於擔當「佛教靠我」的使命,方能以己聚眾,以緣聚緣。然而遺憾的是,因緣並不限於善緣,善舉也並不必然地引來善意。佛光山事業的成就有目共睹,歡喜讚歎者眾,誤解詆毀者寡而非無。再加上一些社會事件的觸發,由此波及佛光山乃至全體佛教界,這也是促成這本《貧僧有話要說》問世的另一種因緣。正如大師所說,此番他以自己為例,以佛光山為例,不過是為了說明人間佛教與社會大眾的關係,以此為僧人和僧團做一些表態。

就大師一生弘法所歷經的艱辛而言,這點兒干擾自然算不得什麼風暴。大師幼時家貧,年方十二便出家為僧,八十餘載經歷的槍林彈雨、社會變革、人生動盪,又豈是這四十講所能盡書,又豈是我們看看紀錄片、讀讀文藝作品就能感同身受呢?苦境是逆緣,狹路相逢令人無處躲藏,呼天不應,叫地不語,若非堅定的信仰、出世的智慧,又焉能克服?大師一生講經說法、傳道解惑,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至今累積已逾三百部。

世人向來尊重他的德行與智慧,敬佩他的善心與氣度。此番大師甘於以第一人稱,詳細追述開山弘法以來的歷史際遇、心路歷程,可謂護法心切、用心良苦。今日社會,宗教團體不得不接受媒體與輿論的犀利拷問,不得不面對時代的嚴峻挑戰, 大師以長者之尊、以仁者之懷,又為我們上了佛法化育人間的一課。從這個角度而言,《貧僧有話要說》自逆緣而生,卻給浮躁煩亂的世界帶來一味清涼,實在值得細細品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