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瀑滌慮 澄明透澈的啟示

何寄澎(考試委員/台大中文系教授) |2015.08.15
2235觀看次
字級
泉瀑滌慮 澄明透澈的啟示 圖/中新社

何寄澎(考試委員/台大中文系教授)

和佛光山結緣,始於擔任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評議委員。五年來,無論在佛光山本山、佛陀紀念館、台北道場、日本本栖寺、法水寺,聆聽大師的講話,或與眾師父的接觸,乃至沉吟體會大師一筆字的點捺與偈意,我的內心都充滿著歡喜,智慮也往往如受泉瀑洗滌般,有澄明透澈的啟示。近來讀《貧僧有話要說》亦有若干由衷而不能已的感動,爰略述如下,與眾方家分享。

語云:「活到老,學到老」,雖自己一直都濫竽上庠,但捫心自問,實在算不上用功,畢竟日日所課讀者,無非與工作、研究密切相關之文獻,久而久之,日陷狹隘而不自知,觀書、觀人、觀世……種種最純粹的學習享受,其實甚為欠缺。而大師不然,他雖已到即使不言不語亦自度化眾生的境界,可是他仍舊學習不懈。我們都知道大師不曾受過學校教育,但生性有一「自我教育」的性格,我想,〈論語.學而篇〉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是他終身奉行不渝的格言。所以他隨時學習、隨時思考,充實自己、修養自己。我從大師身上看到他因此成就自我,亦成就別人,感佩之餘,乃心生嚮往,深自惕勵。這是我的第一個感動。

大師說「發心」很重要。他始終相信,只要我們發了善願,盡力去做該做的,各方面的善緣、力量就會源源不絕自來加持。他常說:「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這是何等堅韌的毅力、何等平靜的心情!又是何等堅定的信念、何等豁達的胸襟!我讀到依宏法師被大師「丟包」在多倫多的故事,既驚訝又佩服,佛光山的弘法就是這樣化無為有、化不可能為可能,其神奇令人難以置信!但依宏法師的例子在佛光山並不鮮見,依空法師、滿潤法師、覺元法師都有異曲同工的經驗。我很好奇眾師父是如何一步一腳印踏出一條大道,一磚一瓦築成一座道場,他日定要一一探問每則精采故事的艱辛與喜樂。這是我的第二個感動。

「滴水坊」是佛光山在台灣、大陸都註冊的名稱,因不同的服務、不同的用途而有「滴水食坊」、「滴水書坊」、「滴水花坊」、「滴水畫坊」等設置。大師自己說,他喜歡中國「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文化傳統,故而藉此以感念世間所有的恩人。從這樣的命名,可見大師內心的善美與真誠。大師又置「雲水書車」,以移動圖書館的概念,讓書香四處傳播。這當然見證大師對知識、對學問的重視,希望人人都有機會領受知識與學問的豐美。但我認為這其中實另有他「己所欲,施於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願望,對此,我們只要看大師說自己幼年失學,深知沒讀書之苦,所以要為和他同年相同命運的孩子盡一點心意,便可了然。而我的體會猶不僅如此,大師靠自學而吸收無限的知識、成就無窮的智慧,我認為大師一定相信,和他命運相同的孩子,透過雲水書車的啟導,必然也會有不斷追求知識而終能成就非凡智慧與事業的人才——雲水書車日日穿梭於山巔海濱、窮鄉僻壤,我相信其中必蘊有這樣的信念與期盼。這是我的第三個感動。

但這第三個感動還不僅此。大師說「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而我又想到「滴水穿石」一語所蘊含的「不懈毅力」。證諸大師的宏揚佛法,教化人心,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積小為大,正是滴水穿石工夫與信念的極致表現。「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讓我們看到大師內心極溫極柔的一面;「滴水穿石」的事實,則讓我們看到大師極剛極毅的一面。這是何等山高水長的人格!至於「雲水」一名,大師之所以喜愛,他自己說「雲飄飄、水潺潺」、「雲飄浮自由、水婉轉自在」,分明顯示了大師身心的寬舒平和,亦正相印了「隨緣自在」的真諦。而我又聯想到陶淵明說:「雲無心以出岫」,無心的雲是他嚮往的生命境界;王維說「坐看雲起時」,冉冉而升的雲是他面對途窮時悠然的內心;東坡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流逝的水讓他看到消失變動中的常住與永恆;朱子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清澈如鏡的水,讓他體悟修本固源的重要。雲和水在中國文學傳統中,除了自在從容,永遠有它更深刻的積極意義,而且充滿最純粹的美。我因此相信,大師愛「滴水」、「雲水」之名,固顯示了他內在那「文學的心靈」。

大師愈來愈願以「雲水僧」、「貧僧」自居、自號——讀完本書,我們自可了解其因何在。一生都在給、都在捨,自身一無所有,非「貧」為何?一個出家人,四海漂流,到處弘法,隨緣自在,非「雲水」為何?但不斷的給、不斷的捨,雖空無而實萬有,則此非「富」,又有何者可稱為「富」?雲水固四處飄流、任意東西,但示人以高遠、引人以遐觀,啟眾生動中見靜、變中見常,柔中見剛、弱中見韌,則此非大人格、大智慧,又何可謂大人格、大智慧?這是我的第四個感動——它讓我對生命、事物的本質有更如實的體悟。

閱讀《貧僧有話要說》,初得四個感動一如上述。我深知自己悟性尚淺,道心不足,故只能以蠡測海而已。但願未來能隨心性的成長與智慧的萌發,繼續從大師身上得到更多的啟示與感動,而這正是我衷心企盼的因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