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播善種 倡三好四給

周玲娣 |2015.07.16
1015觀看次
字級

《貧僧有話要說》共四十說,每一說就像一粒粒種子播種在每一位閱讀者,雖然,大家都會有不同感受,但若能將此種子善栽善培在心田中,但願有天能在每個人心中發芽開花散播各處。

大師輕描淡說著自己一生的經歷,特別是推擴「人間佛教」並强調以文化和教育來培養人才,弘揚正信佛法。當我們看到佛陀纪念館、大學、叢林學院、道場、講堂、圖書館、雲水書車、美術館、育兒院等等建設,可有想過這些建設的經歷過程,是用多少人的時間和心血去成就得來,相信也非筆墨所能形容。

這些有形的物體,很多人將它視為「富裕」的標誌,但這是真的嗎?當我讀了大師的第一說,就生起了慚愧之心,原來我的心是多麽的「貧窮」啊,每天只會在「貪瞋痴慢疑」中打滾著,不停地尋找所謂「富裕」的外形,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中不舒坦,去找別人的漏洞,來填補自己狹小的胸襟;若別人比自己不好,卻不懂惜福。

經大師這一說,真有當頭棒喝之感,讓我深深體會到甚麽才是真正「貧窮」,我們該懂得富在「心」中」。大師很簡明道出: 要「享受貧窮,它也是一種快樂」,以及「能安於貧,便有許多人缘」,就這麽簡單。

記得有一天,當我重温此說,碰巧我遇到難題,當刻,就試著放下敞開胸懷,不以自己經驗老到之心去處事,反而謙虚向各組員請教,在集思廣益之下,問題不但能解决並創造出新方案,原來,當以「一無所有」的「貧窮」心態去看和處理事情,是多麽的愉悦,也贏得不少支持。這令我感到人如拼圖中的一小塊,周邊的凹凸位罝,是需別人來配合填補,事情便可事半功倍。

接著,看到最後一篇〈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大師將他在二○一三年寫给佛光山弟子的一些想法,作為總結。此說我看了好幾次,只能用「感恩、感動」來說;大師用「告白」和「囑咐」兩個柔軟的詞來說這番話,是很值得我們珍而重之。

過去,對「佛教」一點概念都沒有,只知隨母親去寺廟上香,年初祈願家人平安吉祥,年终感謝佛菩薩保佑而已。幸好,去年有缘來香港佛光道場,開始接觸佛法,若不是大師的「人間佛教」,培養優秀的法師教學,引發我有極大動力去上佛學班,聽聞佛法。

道場內還設有圖書館,它藏的佛教書籍比香港圖書館還多,特別大師以淺白來寫的書籍,讓我這初學又悟性不高的人,容易明白;此外,佛光缘美術館會定期展出不同主題藝術,可見道場以其宗旨(教育、文化、慈善、共修)行之,這是非一般傳统佛教,是普及化的「人間佛教」,讓人以喜悦之心與佛親近。

所謂創建艱難,延續又非易事,作為佛弟子該與大眾將「人間佛教」發光發大。

就我個人來說,「三好」和「四給」的理念,陪伴著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著,對身心修持上有所增進;「獻给旅行者們365日」在我愉快或煩惱時,都可找任何適當一、兩篇來調節一下自己當刻心情;「貧僧有話要說」在我學佛路上遇到停滞不前時,它將是推動我學佛之心。周玲娣(香港/上班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