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給予奉獻 慈悲廣施善緣

方雲 |2015.07.16
938觀看次
字級

6月12日,我去佛陀紀念館拜會總館長如常法師,法師將剛剛出版的《貧僧有話要說》一書贈予我。細細讀來,菩提聲處處,般若味重重,星雲大師惠濟於我的垂慈之心、佛光人常舒於我的接引之手,一一浮現眼前。我想,我還是先從與佛光山的結緣說起吧。

(一)
2013年4月,應佛光山邀請,我有幸在莊嚴殊勝的佛陀紀念館本館,舉辦「雲禪畫——方雲百幅禪意作品特展」。

那是一次大型國際學術盛會的一個部分,學術會研討主題是「漢傳佛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周的會期,來自中、美、日、韓等300餘位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佛學界的專家學者,廣演須彌奧義,同播海藏宗風。
我無從知曉佛光山舉辦這樣一次大型的學術盛會和畫展最終花費幾何,我只知道:這是佛光山舉辦的無數次的公益學術與文化推廣活動之一;我只看到:我的百餘幅作品,從運輸、到布展,從莊嚴的開幕儀式、到國際一流的展場,佛光人做了最細緻、最精心的安排;我只了解到,所有與會嘉賓,得到的是佛光人最高禮遇的、並且是全額資助的接待。

幾個月後,我即得到佛光山文教基金的邀請函,佛光山安排並資助「雲禪畫—方雲禪畫作品展」在海峽兩岸舉辦為期三年的巡展。

(二)
2013年4月16日。一個春熙暖照的午後。

在妙凡法師的助緣下,我如願敬謁星雲大師。

在藍毗尼園的婆娑綠蔭下,拜會星雲大師的一個細節讓我終生難忘:拍照合影時,大師特別用雙手捧著我送給大師的《雲禪畫》一書。之後,大師邊翻閱《雲禪畫》,邊殷切地囑咐我,「要創作出更多的作品,把真善美傳播給更多人」。我知道,大師視力已經非常模糊,老人家慈覽《雲禪畫》,實在是在用心勉勵後學啊!大師對一位普通畫家的體貼與期勉, 讓我實難用言語去形容這樣一份感動。

歡喜現前行不盡,慈悲不動願無窮。

幾天後,我在電視上看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北京會見台灣佛光山開山長老星雲大師,俞正聲充分肯定星雲大師多年來情繫中華,為推動兩岸交往特別是文化交流作出的重要貢獻。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大師巍巍的佛德、至偉的行誼,感動和受益的,是整個華人世界。

(三)
這兩年,與佛光人遇見的感動,溫暖而馥郁。

在「雲禪畫」巡展中,我有緣結識了佛光祖庭大覺寺住持妙士法師、揚州鑒真圖書館館長慧寬法師、執行長慧得法師、蘇州嘉應會館執行長有勤法師、佛光山高雄美術館館長妙仲法師、彰化福山寺住持覺興法師、屏東佛光緣美術館王惠蓮主任以及許許多多讓我感動不已的法師、佛光義工菩薩……。此緣不僅是人緣,亦是人間佛緣。禪心佛性,千里相惜,相繫。

於是,在佛光山宗委、佛陀紀念館總館長如常法師的主編和開示下,有了《禪畫星雲禪話自在》、《禪畫星雲禪話般若》、《禪畫星雲禪話修行》和《禪畫星雲禪話心經》等的系列作品的創作和叢書的編撰。希望借此讓更多讀者得大師慈悲智慧光耀,與佛接心。

(四)
2015年,《雲禪畫》台灣巡展即將開始。

年前,梅破玉,暖初回。為謝師恩,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助緣下,我再回佛光山。
2月12日抵達台北,佛光山的台北道場,是一棟14層樓的建築,繁華都市中的寧靜道場,處處顯示星雲大師的願心願力。

在台北道場,遇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臉上始終洋溢著從容、純淨、溫厚的、利他的幸福笑容。美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是一位目睹領悟佛光山開山期篳路藍縷、生機旺盛的大時代精神的法師。這位博士法師說:「我最關懷的是文化,教育則是永不放棄的工作。」

所結識的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都是學德俱佳的中青年法師。

夜宿美麗的佛光大學。

佛光大學矗立在台灣宜蘭礁溪林美山上,地處山海相連處,山下是蘭陽平原的萬家燈火,更遠處,是浩淼太平洋。佛光大學是星雲大師在全球創辦的5所大學之一。大學裡有一堵長達1公里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在大師感召下捐贈辦學者的名字。

2月13日,抵達佛光山,十裡春風臨妙境。

期間,大師厚愛相貽,屢有佳約。

記得15日,大師以素食宴招待。席間,聽大師講他的往事。回首一路走來的歲月,在他老人家的口述裡,那時而為天堂、時而為地獄的考驗,竟都化為雲淡風輕一樣的平常心。

同時出席的慈惠法師、慈容法師,是一生跟隨大師弘法的佛光山開山法師,半個多世紀的辛勤耕耘,開創出輝煌成績。他們介紹:平時,大師自己吃的常常是最簡單的水泡飯和麵條。

齋宴後,妙凡法師帶後學入大師書房聆聽教益,在那裡,我看到一張大師用了四十年的書桌,桌角油漆已斑駁。法師說,大師在日常生活上,因為體念常住十方善財得之不易,刻苦儉省。

悟者的世界何處不淨土,大師的書桌既是寫作、辦公處,也是吃飯、會客的地方,這張老舊得不起眼的大桌子上,大師一筆字揮毫,也諄諄課徒教育弟子。

(五)
星雲大師一生的志業,以文化、教育、藝術、慈善淨化人心,澤被大眾,公利天下。星雲大師說,所謂人間佛教,就是要關懷社會眾生。 在大師的「給」的思維裡,只在乎對方是否受益,不在乎自己犧牲多少。正是這逐步逐步的「給」,讓佛教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後學所認識的星雲大師,就是這樣一位慈祥的長輩, 悲願宏深,廣施善緣,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懋績可風,厥功至偉。

佛光山所從事的文教事業眾多,《雲禪畫》只是承其不吝美揚之一種。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有機緣寫出我的部分所知所見,願籍此能有更多人一同感知星雲大師和佛光山為文化為教育的無上功德!

而我也又一次從《貧僧有話要說》裡,看到大師所說的「三心」,那就是——向上、向前、向善、勇猛的菩提心;仁義、忠誠的大悲心;正見、緣起、空性、解脫的般若心。菩提心是勇,慈悲心是仁,般若心是智。

此刻,我眼前滿是佛光山人永遠溫暖的微笑。

和風掀動他們的長衫擺裾,舉手從容瀟灑,投足英氣煥發,彰顯一個至純至美的世界,湛若晴空、皎如明月。方雲(江西/南昌大學四方藝術研究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