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幾乎所有皮膚的疾病都跟「癢」有關。近年來由於空氣中「PM2.5」細懸浮微粒,常讓皮膚莫名其妙感到癢。
藥學博士謝碧川表示,皮膚中的肥大細胞會製造組織胺,儲存在細胞質的顆粒中,一旦皮膚受到刺激,顆粒中的組織胺會釋放出,導致皮膚癢。另外如血清素、前列腺素等物質也是間接促進組織胺釋放,導致癢感。
「抓癢」雖能暫時止癢,卻讓皮膚受到更大刺激,甚至抓破皮,導致皮膚細菌感染發炎。塗抹抗組織胺等外用藥物,會逐漸把抓癢習慣去除,還可抑制過敏白血球細胞活化與移動,甚至還發現具有促進表皮障壁功能的修復作用,塗用藥物降低濕疹惡化是必要的。
由於濕、熱讓八成台灣家庭可找到致敏原塵蟎。殺蟲劑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搔癢,當疥蟲或蟲卵被藥物殺死後,人體先前因免疫反應所形成皮膚次發性病灶仍存在,如果癢感持續,就需依醫師指示,適度使用較弱效的皮質類固醇藥膏。
謝碧川說,醫師為避免病人抓癢造成感染,通常會使用類固醇控制病情。長期塗抹恐會產生藥物反彈及藥性依賴等副作用,讓皮膚變薄,下面的血管因皮膚透明度增加而使臉色看起來較紅,傷口癒合較差,只要輕撞就會瘀青,甚至整片皮膚剝落。由於抓癢容易引起皮膚紅腫、發炎。謝碧川建議使用甘草萃取物中的水溶性成分「甘草次酸」,達到抗發炎作用。
謝碧川強調,皮膚保養系列中促進血流循環的維他命E,對皮膚因抓癢所留下的傷痕也會改善,為保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甘油、橄欖油及大豆保濕成分確實在新一代的止癢產品中取代了不具療效的皮膚保養新選擇。
許多上班族逐漸使用具保濕成分的止癢產品,代替化妝水,止癢才能使臉部皮膚保持乾爽。不含類固醇的外用止癢劑,如悠斯晶I(ユースキンI)止癢保濕系列,擁有保養概念的新劑型設計,除了成分配方符合皮膚乾、熱引起的發癢,附加保養皮膚的作用,也成為居家與工作場合必備的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