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16 難遭難遇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2015.07.07 語音朗讀 34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美國西來寺正式成立。1992.5.16圖/佛光山提供 《獻給旅行者365日》簡體字版新書發表會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刷110萬冊,免費送往圖書館、學校、社區閱覽室、各大旅館、戒毒中心及貧困地區等。2015.4.15圖/佛光山提供 圖/佛光山提供 恩師志開上人 圖/佛光山提供 《貧僧有話要說》/二○一五年出版圖/佛光山提供 《貧僧說話的回響》/二○一五年出版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本文作於一九九二年(民國八十一年)七月 我的一生中,有許多信念與習慣,其中,「難遭難遇」這四個字令我畢生受用無窮! 我出生在歷史上著名的魚米之鄉──江蘇揚州,我覺得這是一件「難遭難遇」的美事。家父忠厚老成,家母精明能幹,童年庭訓,愛的攝受與力的折服,兼而有之,我感到真是「難遭難遇」。在很自然的因緣下,禮志開上人❶披剃,他有著恢宏的氣度,不希望我終生隨侍在旁,因而及早將我付諸十方大眾,進入叢林苦修,我能皈投在這麼偉大的師父門下,實在是「難遭難遇」。 我出家的地方,是有「六朝聖地,千佛名藍」之稱的棲霞山。在古寺深山裡十年,我看到春暖花開的寺周桃杏,也看到深秋漫山的楓葉,我接受善知識炎熱嚴威的考驗,也嘗到寒冬冰雪般的嚴峻教化,成就了我的法身慧命,我衷心感到「難遭難遇」。及至行腳台灣,先是落腳在佛寺中,搬柴、運水、拉車、採購……無所不做。後來,又替人看守林產❷,日夜巡山,這一切「難遭難遇」的經驗,無不是在磨鍊我的心志,長養我日後淬厲奮發的道念。 困難阻撓 視為逆增上緣 來台後,由於生性內向,故先投入佛教文化圈中,編輯佛教刊物,但以食宿無著,而改從事佛教教育工作。未久,卻遭佛學院因故停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鼓起勇氣,走入社會弘法。就在這種機緣下,我開始與大眾廣泛接觸,養成我「以眾為我」的習性,可謂「難遭難遇」。 二十五歲至三十歲時,多少國家邀我講經弘法,但我因不懂英文,只得婉拒好意;多少寺院請我主持法會,我也因不擅梵唄唱誦,而辭卻盛情。現在想想:正因為如此,我才得以安心辦道,專意以弘法利生為家業己志,這何嘗不是一種「難遭難遇」的因緣呢!當時台灣寺廟囿於思想保守,不易接引青年學佛,欲培養佛教人才,唯有自設道場一途。佛光山,就是在這種理想下開闢而成。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有的困難阻撓、貧乏空無,無一不是「難遭難遇」的逆增上緣。 一九八五年,我自佛光山退位後,承各方信徒愛護,未曾將我遺忘,這裡邀我講經,那裡請我弘法,在盛情難卻之下,日子未見清閒,反益形忙碌。馬不停蹄的雲遊行腳,足跡遍布海內外,使我結緣更廣。雖然舟車勞頓,總有一股「難遭難遇」的法喜,鼓舞著我精進不懈。「國際佛光會❸」這個世界性的佛教組織終於在一九九二年五月中旬誕生,各地會員也正急遽增加之中,佛教發展至此,可謂永劫剎那,「難遭難遇」。 點滴恩惠 永遠都是善緣 別人給予我的慈悲關懷、喜捨協助,即使是點滴恩惠,在我心目中,永遠都是「難遭難遇」的善緣。例如:四十年前在宜蘭弘法時,物資缺乏,一文不名,每天只能就著一架破舊的縫紉機上撰寫文稿❹。數個月後,信徒將附近監獄中即將丟棄的書桌撿來給我使用。供養雖非珍珠瑪瑙,出自一片誠心,卻是「難遭難遇」。 年輕時,經年累月,三餐不飽,一位老太太阿綢姑常常送來一碗麵、兩片麵包,給我止飢。清夜自捫:我何功何德?彼此又是萍水相逢,承她厚愛,把我當作師父或是兒子看待,此種恩情,「難遭難遇」。王鄭法蓮老太太與我素無深交,但憑一股信佛虔心,拿了我所撰寫的《無聲息的歌唱》❺和《玉琳國師》,沿門兜售,竟然各賣了兩千本。我所有初期弘法和教育事業,一盒粉筆、一個幻燈機,她都贊助,在人情紙薄的社會裡,尤其感到「難遭難遇」。現在我將高齡九十多歲的王老太太接來佛光精舍居住,頤養天年,也算聊表寸心。 二、三十年來,不少青年學子隨我出家為僧,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我對他們犧牲奉獻,現在有八百僧伽之多,更有許多護法居士,奉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宗旨,尤以支援建寺,幫助印經,發心服務,出錢出力,這一切的一切,令我不時有著「難遭難遇」的感受。 無情無理 孕育服從性格 春風秋雨固然可以潤澤群生,夏陽冬雪也可以成熟萬物。青少年時,師長們無情的打罵,無理的要求,孕育我服從、堅忍的性格,使我安然度過人生中的每一個驚濤駭浪,這種「難遭難遇」的教育方式,實在功不可沒。 初出道說法,往往為一句講辭、一段例證而斟酌半天,案牘勞神,及至今日,在各地奔波,或廣開大座,或隨緣法施,信口道來,只覺得俯拾即是佛法。大眾慈悲,肯聽我演講,促使我深入經藏,慧解薰修,每思及此,唯有一句「難遭難遇」,足以略表心中無限感激。 有人欺騙我時,自忖我是出家人,就必須寬大為懷;有人毀謗我時,自思我是出家人,就不會尋仇報復;有人加害我時,自許我是出家人,就須以慈心相向。長年經歷困頓蹇厄的環境,並沒有將我打倒,唯願天下蒼生皆得福祿壽喜;經常遇到無理取鬧的眾生,也沒有令我氣餒,唯有祝禱法界有情智慧如海,明理通達。所有的冤親債主、榮辱毀譽,透過「難遭難遇」的信念,化為忍耐、寬容,便能逆來順受,甘之如飴。 生命中一切好壞榮衰,都因為我有了這個凡事作「難遭難遇」想的性格,而使我的人生充滿了喜樂與幸福! 【注釋】 1 (1911~1981)江蘇東台人。1936年受法於棲霞山卓塵老和尚。1943年晉任棲霞山寺住持。創辦棲霞律學院、宗仰中學,設立織造廠、炭窯,為佛教致力生產之先驅。 2 1949年,大師初到台灣,掛單於中壢圓光寺,因與該寺同一法脈的苗栗法雲寺山林,經常遭人盜筍砍竹,故在常住安排下,大師前往看守竹林一段時間。 3 為讓佛教實踐「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的理念,以順應時代潮流與需要,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1991年,「中華佛光協會」成立,大師經五千餘名與會代表選出,擔任會長。次年,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大會」。 4 大師初到宜蘭駐錫弘法時,因社會普遍窮困,雷音寺沒有桌子可用,只好在撿來的縫紉機上筆耕寫書,後來完成了《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著作。 5 1953年出版。收錄大師撰寫的二十篇「物語」。為大師將佛教二十種常見法物器具,用散文體裁,以器物自語的口氣寫出。曾連載於《覺生》月刊及《菩提樹》雜誌。 《往事百語》各界人士推介語 (作於一九九九年) 一生言行 引入悟境 「法的禮物勝於其他的禮物。」佛陀曾如是說,曾經統一全印度的佛教國王阿育王也屢次在法敕中提及。這就是星雲大師常做佛事,永不休息的一貫信念及原動力所在。大師著作等身,英文譯作遍布全球,其中,《往事百語》的一百句標題不但易於記誦,而且非常適切。最值得一提的是,該書內容生動有趣,從第一頁開始,大師即以其厚實的慈悲、學養及鼓舞人心的般若智慧打開讀者的心眼,引領著我們的精神與其同在,令人不忍釋手。 佛陀弘揚真理,無時無刻不是為了人類生生世世的幸福;大師以其無礙的辯才宣說人間佛教,其意義也在於此。大師精采絕倫的故事、深邃幽遠的思想以及不斷自我超越的洞察力,將佛理闡釋地多麼美好,使得《往事百語》有如不斷迎向冒險的旅程。在此書中,大師誠懇地告訴大家如何透過清淨安詳的生命本質,走向和平、寧靜與覺悟的境界,最能表現大師一生的言行。(古魯格教授.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主任特別顧問) 受用終身 身體力行 我經常聆聽星雲大師開示,字字珠璣,相當受用。 在我的一生當中,上半輩子影響我最大的人,當屬我的公公余登發老縣長。下半輩子,我則受到大師相當程度的影響。總統府要聘我擔任國策顧問,而我正在躊躇之時,是大師鼓勵我「勇於承擔」;縣長卸任,我本來要前往日本念書,大師建議我「當佛教的終身義工,從做中再學習」。這些建言,我都接受了,現在我不但是國策顧問,還是佛教的終身義工。我覺得人生過得很踏實。 星雲大師飽讀經書,足跡踏遍全球,見地宏觀,他經常以一句話來和眾生結緣,這些金玉良言都是他一輩子的生活體驗,吾人如果能用心感受,身體力行,咸信都會有個感動的人生。(余陳月瑛.高雄縣前縣長、國策顧問) 真情真義 感動人心 一般高僧都是撰寫艱深難懂的經論,只有大師以生活小品來介紹佛理。一般善知識都以為佛教是純理的信仰,必須否定情緣,只有大師公開宣講「有情有義」。一般出家眾都避免談自己的過去,只有大師卻津津樂道往事。所以這本《往事百語》將和大師以前的作品一樣,從過去的一點一滴中,寫出了真情真義,寫出了生活上充滿熱力的智慧。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人間佛學。我們虔誠地期待這本書的問世,將會把更多溫暖感人的故事帶給人間。 (吳怡.加州整體學研究所教授) 智慧能源 三讀三思 佛教來自於西方,現代西方指歐洲,古代西方則指印度北部。《西遊記》上的唐僧一行,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方,目的在於取經。在現實人生中,也有很多高僧,玄奘當然是最重要的一位,經過千辛萬苦,攜帶佛家經典而歸。然而,佛教雖然在中國生根,並傳到韓國、日本,但它卻從它的發源地「西方」——印度的北部,悄然消失。二千年來,佛教於亞洲東部,面對著強勢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日益衰弱。幸而有星雲大師出,負擔起唐僧、玄奘的使命,把佛教傳播到現代意義的西方世界,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顯現出星雲大師的自信、魅力和智慧,正是我們眾生所需要的重要營養,它散布在《往事百語》的各集之中,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普通的勉勵和教訓,更隱藏著龐大的能源,這是一部好書,我希望讀者朋友三讀、三思。(柏楊.作家) 深層體悟 改變人生 蟬兒喧囂,艷陽高照,好一個美麗的夏天。 今天是民國八十八年八月三日。陽明山上正在進行國大修憲案審查。由普光居士趙寧與民進黨顏明聖代表輪流擔任主席。三黨一派,唇槍舌劍,說的都是道理。執筆之時,六時二十分,會議已經結束。中山樓空空蕩蕩,一人獨坐,領受清風習習,靈台忽然無比清明,前因後果,一起湧上心頭。 人生所以美妙,就是因為對未來不知道。 一次三萬六千呎高空華航班機的邂逅,拜識了星雲大師。從此皈依三寶成為佛光人,改變了自己的後半生。開始了「不煙不酒不應酬」的清淡日子,堅定了「四無量慈悲喜捨」的不變職志。從佛化婚禮到佛化家庭,人生的每一樁大事都受了大師的祝福和佛光的庇佑。 讀過了《往事百語》,見證到大師為了弘法利生,終年僕僕風塵繞著地球跑,「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的精神,真是慚愧、欽佩,百感交集。對於「欲做佛門龍象,先做人間馬牛」、「要修得神仙眷屬,先做成柴米夫妻」、「佛法不離世間覺」都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和覺悟。 星雲大師,是改變了我一生的人。三言兩語說不盡心中的無限感激,更希望自己能夠加倍的努力,讓每一天也能活的像他一樣充實有意義。 (趙寧.台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館長、圖文傳播系教授)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15 面臨死亡,不要驚慌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17 先做牛馬,再做龍象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4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往事百語96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往事百語95 願心的昇華往事百語93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