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12 要爭氣,不要生氣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2015.07.01 語音朗讀 24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高雄中等學校評鑑人員評審由大師所創辦之普門中學為優等學校。1982.3.12 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對恩師志開上人的親戚家人不僅竭力關照,幾次回鄉探望,也都會回海安師父墳前誦經祭拜。1994.4 圖/佛光山提供 嘉義圓福寺華藏寶殿 圖/佛光山提供 行政院為美國來台拍攝紀錄片,請大師於台北善導寺主辦「護國息災法會」。1963年 圖/佛光山提供 中華電視公司開播「甘露」節目,首開佛教電視弘法先例,分別獲得教育部與新聞局頒贈「社會教育貢獻獎」和「社會教育建設金鐘獎」。1979年 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本文作於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一九三七年,日本出兵侵略華北,在杭州經商的父親於返鄉途中突然失蹤,根據判斷,應該是在槍林彈雨中喪生了。我家本來貧窮,遭此變故,一門孤寡更是受盡鄰里欺負。母親卻從來沒有自憐自艾,反而以堅強的語氣鼓勵我們四個稚齡的子女: 「孩子們,我們要爭氣,不要生氣!」 我聽了以後,下定決心要力爭上游。 那時家鄉的經濟十分落後,往往要擺渡到運河對岸採購日常用品。然而自從中日戰爭爆發以後,沒有人肯為了賺一、兩毛錢,而冒著生命的危險渡河。那年我才十歲,看到這種情形,便自告奮勇,將衣服一脫,往頭上一紮,跳下湍急的河流裡,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將大家所需的用品買辦齊全。鄉人們常豎起大拇指稱讚道:「李家的二小子真不簡單!」看到母親綻開欣慰的笑容,我默默地告訴自己:「我還要更加爭氣!」 挫折委屈 爭氣才有用處 次年,我攙著病弱的母親離鄉尋父,路過棲霞山寺,在偶然的機緣下,我答應寺裡的大和尚披剃出家。母親知道我意向堅決,只好含著眼淚,獨自回鄉。望著她孑然的身影漸漸消失在眼前,我在心中吶喊:「母親!您放心好了,我會爭氣的!」 剛到叢林參學時,由於年紀還很小,什麼都不懂,常常被同學取笑,這時,母親的話浮上心頭:「我們要爭氣!」於是,我加緊用功,發心工作,果然獲得了許多讚美。 初時摸索寫作,也有一段令人難忘的心路歷程。有一回,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是「以菩提無住直顯般若論」,雖然當時連題目都看不懂,還是非常用心地寫了好幾張作業紙。老師閱畢發回,評語欄中寫著一首詩: 兩隻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同學們看到,在一旁嘲笑:「老師的意思是不知所云啊!」 下一次的作文課,題目是「故鄉」,我認真地構思布局,在交出去前看了又看,自覺是得意之作,數天後發回,老師的評語又是兩行詩句: 如人數他寶, 自無半毫分。 先前寫得不好,是不知所云;這篇寫得好,卻被誤會有抄襲之嫌。雖然如此,我並沒有生氣,也沒有洩氣,反而更加細心地觀察事物,揣摩思考。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我的佳作頻出,老師漸漸對我刮目相看,有時還在課堂上予以褒獎。這時,我隨手塗鴉的小詩數篇也陸續在報端披露❶,更是受到矚目。我更加深信:受到挫折委屈時,只有自己努力「爭氣」才有用處。 師父教導 堅強成就堅忍 或許因為我是家師志開上人唯一的入室弟子,他對於我總是分外嚴厲。記得有一回,我受到一位師長的責罰,家師知道我受了委屈,遣人叫我去問話。在一番開導之後,問起我的近況,我坦然告訴他,衣單不全,紙筆不周,他不但沒有給我絲毫安慰,反而端起桌上的一杯茶,說道:「你以為沒有錢,我就會給你嗎?明白告訴你,我把喝茶的茶葉錢省下來給你,你也用不完,但我就是不給你❷。什麼道理,我現在不說,你將來自然會明白。」 另一次,我在焦山佛學院讀書時,全身生滿了膿瘡,無錢醫療,在等死的狀況下,我強耐病痛,寫了一封信給家師,報告我的近況,沒想到家師回信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那裝腔乞憐的信,我已收到。」 面對這些事情的當下,心裡的確也感到有些委屈,但是事後仔細反省,我覺得家師是真正愛護我的,如果他對我和顏悅色,百般安慰,乃至給我錢用,讓我生活過得舒適一點,我會很歡喜,他看了也會很高興。然而,他卻故意反其道而行,為的就是要我學習在遇到挫折困苦的時候,能夠堅強忍耐,自我爭氣啊! 一九五五年,當我撰寫的《釋迦牟尼佛傳》出版時,浮現在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呈給家師指教。由於當時海峽兩岸嚴禁來往,我只有輾轉託人由香港帶到大陸,直到家師有了回音,我才放下心中懸宕的石頭。我這樣煞費苦心,為的就是要讓他老人家知道:我是爭氣的弟子,我不會讓他失望! 之後,我們彼此又斷了音訊,一隔四十載,我才得以於一九八九年返鄉。 我面對一坏黃土,涕淚滂沱,心中悲切地嗚咽著:「慈悲偉大的師父啊!我回來了!」雖然不能再仰望恩師慈顏,為了替他爭一口氣,我要求大陸政府平反他的冤屈,並且從優撫卹他的親屬,我自己也在經濟上從旁給予協助,雖知已無法報厚恩於萬一,但也聊勝於無。 飢寒經驗 發願普門大開 一九四九年,我初來台灣時,善導寺一張八人座的圓形飯桌,卻圍坐了十五、六個人,我常常知趣地默然離去。 在走投無路之下,我想到或許可以去基隆某寺找我過去的同學,當我們一行三人拖著疲憊冰冷的身軀,冒著寒風細雨,走了半天的路程,好不容易到達山門時,已是下午一點多鐘。寺裡的同學聽說我們粒米未進,已達一天之久,趕緊請我們去廚房吃飯。可是就在這時,另外一個人說話了:「某老法師交代,我們自身難保,還是請他們另外設法好了!」當我正想離開之際,同學叫我等一等,他自己拿錢出來買了兩斤米,煮了一鍋稀飯給我們吃。記憶中最深刻的是,當時捧著飯碗的雙手已經餓得不停顫抖。吃完稀飯,向同學道謝以後,在淒風苦雨之中,我們又踏上另一段不知所止的路程。 由於這段刻骨銘心的經驗,我立下誓願:日後我一定要普門大開,廣接來者。結果二十年以後,我實現了願望,先後在台北成立「普門精舍」、「普門寺」,我教導所有的徒眾都必須善待信徒香客。直到現在,佛光山的各個別分院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每一餐必須多設兩桌流水席,方便來者用齋,而對於前來掛單的出家人,則一律供養五百元車資。雖然在現代社會裡,清茶淡飯、杯水車薪也許不算什麼,但是自信一顆誠擎的心意卻是無價的寶貴。 後來,我在佛光山開辦中學、幼稚園,乃至佛教雜誌,也都以「普門」為名,凡此都是取其「普門示現」之意,希望徒眾都能效法「普門大士」的精神,接引廣大的眾生。 為教為眾 不因挫折退縮 常常我在靜夜裡回憶往事,想到當年的一些同道們,在生活的壓力和人情的難堪之下,憤而另作打算,如今不少人潦倒落魄,心中真是不勝感慨! 至此我堅信,所謂的「爭氣」,並不是爭一時的情緒,而是爭千秋大業;所謂的「爭氣」,更不是求一己之私利,而是求眾生之福祉。 也就因為這一份為教為眾的認知,時時在心湖裡激盪起澎湃的浪花,我一生從來不因眼前的挫折阻撓而怨天尤人,或失望退縮。 過了兩年,我受聘擔任第一屆台灣佛教講習會的教務主任。當時民風保守,一些人又擔心我的觀念太新,會把學生「帶壞」,講習會從新竹搬到台北後,就不再請我教書。甚至後來圓融尼師創辦東山佛學院時,他請我教書,也終因道源長老的反對而作罷。 我想到與其和他們爭論,倒不如自己到別處去爭氣,所以,我決定暫時放下文教工作,勇敢地面對大眾,走上社會弘法的道路。 逆流而上 化悲憤為力量 從宜蘭到高雄,三十年的弘法生涯中,首先是開創的新意受到保守人士的強烈杯葛,繼而教界人士的一再排擠,使我幾無立錐之地。對於我苦口婆心的建議改革,他們蓄意扭曲,存心破壞;中國佛教會害怕我當上常務理事,多方予以阻難;理事長幾次不批准我的出國證件,甚至有一回,我應越南心珠上座之請,到越南參加國際會議,當我興致勃勃地連夜坐車,從高雄趕到台北辦理手續時,他們竟然當面嚴辭拒絕。直到數年以後,終因政府官員看不過去,出面仗義直言,才使我得以順利出國,代表教界出席國際會議。然而這時一些同道們又刻意抹煞我為教為國折衝樽俎的辛苦成就,甚至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不實報導,企圖損毀我的名譽。 我並不為個人的榮辱得失感到生氣,只是目睹教界的短視近利,不免感到遺憾。為了佛教的發展,為了眾生的福祉,我只有另闢天地,自我爭氣。 「路遙知馬力,疾風知勁草。」當年大家嗤之以鼻的「人間佛教」理念,如今已成為教界趨之若鶩的目標。這十年來,我馬不停蹄地應各地信眾請求,在五大洲巡迴弘法,甚至世界各地的佛教團體也經常邀請我參加相關的活動。 我以自己的堅持與努力證明了:當我們遭逢橫逆時,既不需要哀求憐憫,更不需要憤怒抗爭。以願心為動能,我們一樣可以逆流而上;化悲憤為力量,我們依然能夠撥雲見日。 首開先例 製作弘法節目 只要自己肯爭氣,我們盡可以不卑不亢,擇善固執,因為自助而後人助,辛苦的血汗不會白流,大眾的肯定終將為我們的努力作最佳的證明。 政治的導向與觀念的偏差,往往也使得弘法工作的推展倍增困難,最明顯的例子如:三十年前的台灣,只准耶教人士四處傳教,對於佛教的弘法活動卻不予認同,即使自己出錢製作電視節目,也遭有關單位駁回,說和尚不可上電視。有一回,我問他們:「連續劇中不是常有和尚出現嗎?」所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那是假和尚可以說法,真和尚不可以說法。」令人啼笑皆非。我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扭轉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與似是而非的觀念!」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終於在一九七九年首開先例,製作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弘法節目。此後,由「甘露」到「信心門」,由佛經講座到「星雲禪話」,由「每日一偈」到「星雲法語」,我遊走三家電視台,非但邀約不斷,而且從過去自掏腰包的自製,到現在電台自願出錢的內製。應觀眾要求而將節目內容付諸文字,所出版的書籍也受到外界出版商的喜好,紛紛前來洽商,希望我能給予他們出版的權利,想到佛法能藉此普遍流傳,我也都欣然應允。 目睹社會人士對佛教的觀感,漸漸由排斥轉為接受,由肯定到進一步地讚許時,心中最欣喜的莫過於為佛教爭得了發展的空間。 長期奮鬥 取得寺廟登記 我不但在弘法上努力開拓天地,還積極興辦文教事業、慈善事業,而且都先後獲得政府的表揚和肯定。我之所以費盡心力擘畫各種佛教事業,固然主要是為了廣利眾生,另一方面也是想替教界爭一口氣,改變大眾對佛教的誤解與否定。 建寺安僧本來是好事,但也麻煩。佛光山一九六七年開山,經過十年的申請,於一九七六年才拿到寺廟登記;福山寺也是歷經八年的奮鬥,才成為合法的道場;圓福寺❸則因為地方財稅單位主管的刁難,險些被充公拍賣,靠著慈惠過去同事的幫忙,暫緩查封的時間,才在千鈞一髮中拯救出來。 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我摒卻弟子們跑政府機關請求關說的建議,寧可自己據理力爭。在殷殷等待,頻頻被拒的日子裡,我安慰氣急敗壞的徒眾:「政府官員有一定的任期,而我們和尚卻是做一輩子的!」道場萬一不幸被拆,還可以重建;志氣一旦自甘敗落,則有如失根的花草,無所憑藉。我凡事都以「一生」作為奮鬥的目標,全力以赴,不做到最後一口氣,絕不放棄。事實不都證明了持志努力的「爭氣」,比暴虎憑河的「生氣」更來得有意義,有價值嗎? 團結力量 獲得國際尊重 披覽聖典,翻閱教史,諸佛菩薩的不為惡魔所擾,歷代祖師的不被亂世所惑,不也是「爭氣,而不生氣」的最佳例子嗎?他們基於「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慈心悲願,將全副身心拋灑於生命的時空裡,往往所爭回的,不僅僅是佛教事業的振興開展,更是千萬人法身慧命的亙古長新。我雖自愧有所不足,但常思追隨效法。 反觀今日的社會,心中不免感慨萬千!一些人為了爭取私利,而不惜爭狠鬥勝,他們即使贏得了一時的勝利,卻往往輸掉了一生的幸福;即使自己獲得了富貴榮華,卻危害社會,貽禍子孫。還有一些人在困境當頭的時候,不但一籌莫展,反而自暴自棄,徒然使親者恨仇者快,遑論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了。 目睹國內的憂患,已足心憂;展望多變的世局,更是令人慼然。在國際上,外交、經濟等各方面的壓力,正向著我們步步逼近。中華民族究竟應該如何因應呢?我以為:醉生夢死,視若無睹,固然不該,但是螳臂擋車,或坐困愁城,也都無濟於事,我們應該自我反省,自我奮發。因為唯有自我「爭氣」,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唯有發揮自己的智慧與團結的力量,才能得到國際友人的尊重! 【注釋】 ❶1946年,大師以物語口氣撰寫〈鈔票的話〉,刊登在鎮江《新江蘇報》的副刊上。有了這個鼓勵,又陸續寫下〈平等下的犧牲者〉、〈一封無法投遞的信〉等等。 ❷大師的師父志開上人雖身為棲霞寺方丈,但為成就弟子的道業,堅持不給金錢花用。 ❸位於台灣嘉義。創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日據時代,寺院被廢。光復後,重建寺宇,迎回佛像。1957年,開正法師晉山接任住持。1979年,經全體信徒同意,延請大師接管。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 11 忍耐就是力量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13 忙,就是營養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往事百語96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往事百語95 願心的昇華往事百語93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