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 11 忍耐就是力量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2015.06.30 語音朗讀 28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師出任「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率團員心平(左二)、煮雲法師(右一)等一行二十三人赴日訪問。1974.4.7 圖/佛光山提供 佛光山分布於海內外弘法的弟子,都是經過叢林學院的教育養成。2003年 圖/佛光山提供 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有來自全球5大洲近百個國家地區、百餘個協會、2千多位會員代表齊聚佛陀紀念館。2014年 圖/佛光山提供 海天遊 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登上海拔四千公尺高的北印度山區拉達克弘法與賑濟,忍著高山症主持皈依典禮。1992.7.8 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本文作於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 「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毀謗、譏諷、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歲,開始撰寫佛陀傳記,在《佛遺教經》中看到這麼一段話時,心中感觸甚深,我檢視過去顛沛流離的歲月,自忖若非憑仗忍耐作為舟航,如何能安然度過苦難連連的時光?我又盱衡未來複雜多變的社會,人我是非的生存,自覺更須堅此百忍,方足以應付萬難。從此,我時時刻刻以「忍耐」作為我為人處事的圭臬。多年後的今天,回顧往事,我深深感到:「忍耐」,實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忍飢耐貧 堅守抱負理想 我出身貧窮的蘇北,十二歲出家以後,生活更是清苦,然而貧寒適足以勵志,我刻苦耐勞的性格就是在這個時候孕育而成。二十三歲那年,我隨政府播遷來台,在兵荒馬亂之中,所攜帶的包袱不慎遺失,我身邊一無長物,當時的寺廟又不接受外省法師掛單,我只得過著四處飄泊,風餐露宿的日子。記得我曾經在狂風暴雨中,摔到溝圳裡,被水沖走了好一段路;也曾經在烈日當空下,曬得汗流浹背,頭皮發麻。最後好不容易從台南走到台中,感謝寶覺寺林錦東先生肯留我小住數日。 後來,我從中壢、新竹又輾轉來到宜蘭雷音寺❶弘法,之後的十餘年,我的經濟都非常拮据。其間曾經有人要認我作母子兄弟眷屬,甚至還有人希望我能繼承他的地產家業,都被我嚴辭拒絕。這時我卻聽說一些同道因為生活艱難,紛紛另謀出路。如果當時我不能忍飢耐貧,豈不也是隨俗流轉,又那裡能在日後發展弘法利生的抱負呢?所以,「忍耐」並不是膽怯,而是在面對生死存亡、榮辱毀譽時,還能夠打從心裡發出一種無比的勇氣,堅守自己的理想。 記得在叢林參學十載,為了服務大眾,除了平常的勞動出坡以外,我自願發心典座煮飯兩年、飯菜行堂六年、擔水司茶一年半。初來台灣,為了報答寺院收留之恩,除了上課教書以外,我發心做一切苦役,每天打六百桶井水,清掃數小時落葉、水溝、茅廁,每天還要拉車到十餘里外的市場,購買八十餘眾的油鹽柴米。雖然與當地住眾、信徒言語不通,勤快的工作倒也博得大眾的好感。只是有誰知道,我常常因為體力透支而暈眩嘔吐,往往一陣天旋地轉後,我又默默地咬緊牙關,繼續未竟的工作。 信仰療病 病痛不藥而癒 後來,我以文字般若來弘揚佛法,開始搜索枯腸,熬夜筆耕。一九五三年,我走入社會,說法佈教,為了準備講辭,我經年累月費心思量,有時竟通宵未眠。佛光山開山初期,我又與山崩洪水日夜搏鬥。近十年來,我馬不停蹄地在海內外講經度眾,建寺安僧,每天分秒必爭地和有限的時間賽跑。數十年來,無不是在「忍耐」忙碌、「忍耐」奔波、「忍耐」勞累、「忍耐」疲憊中度過,然而我不以為辛苦,因為「忍耐」是為了要積極地開拓人生,創造佛教遠大的前程。 「英雄只怕病來磨」,我素來身體結實,然而也有好幾次病痛的經驗讓我苦不堪言,在叢林參學十載,我曾經生爛瘡,發瘧疾,雖然辛苦難耐,足以致死,但是從來沒有尋醫就診,為的是已將「色身歸於常住,性命付予龍天」,只好用信仰和時間治療。不知是諸佛菩薩的加被,抑是忍耐力量所致,我都能不藥而癒。其他如感冒、牙疼、眼痛、腦熱,就更算不上什麼毛病了。所以及至年長,遇到再厲害的感冒,再嚴重的病痛,我也慣於忍住苦楚,繼續弘法寫作,常常等到工作告一個段落時,才發覺自己也奇蹟似地恢復了健康。 近幾年來,精力不復以往,糖尿病、高血壓、眼疾、腿傷接踵而至,四肢五根也日漸衰朽退化,所幸頭腦清晰如常,故而依然四處雲遊,弘法利生不斷。多年來的經驗使我深深感到: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們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擔一切病苦,而在病時不覺病,苦時不覺苦,自覺「忍耐的力量」可以應付一切。 嚴格教育 不曾埋怨叫苦 過去大陸的叢林教育非常傳統,在聆聽長老開示時,必須雙手合十,如果講話開示好幾個鐘點,等到放掌時,手已僵硬不堪。訓練最嚴格的時期要算是在受戒的時候,我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石子地上一跪就是五、六個小時,起身時,地上的小石子都深深地嵌進肉裡,兩腳痠麻就更不在話下了。糾察師手拿楊枝,如影隨形地跟在我們後面,一個動作不合標準,便是一頓鞭笞。試問今天的學子是否也能忍受這種嚴格的教育?而在平常,打罵棒喝也時常發生,可是從來沒聽過有人埋怨叫苦。 記得有一回,我向家師稟告學院一位教授推薦我去讀國立教育學院,家師聽罷,罵我:「混蛋!怎可到社會念書?」還給了我兩個耳光。事後我絲毫不感到生氣,想想自己也的確混蛋,怎麼會想到社會上去念書。反觀時下許多青年貢高我慢,動輒反抗,真是令人擔心他們如何在大時代中迎接各種挑戰呢?要想成大器,必須先在生活上學習「忍耐」。「欲成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對於逆境,先忍之於口,是為下忍;再忍之於面,是為中忍;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動心,那才是上忍。 我初入佛學院讀書時,既不擅長梵唄,又不通曉經文,因此,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歧視,甚至師長們也認為我不堪造就,往往安排工作時,我都除名在外;有時佛事開牌有分,臨時又被取消;作文被老師批評得一無是處,偶有佳作,卻被懷疑是抄襲而來;一位職事甚至當眾說:如果我能有出息,太陽會打西邊出來。其他的冤枉委屈更是不計其數,而我覺得這一切一切都是「當然的」,不值得計較,因為未來的時日還長,現在誰能知道呢? 為所當為 打擊不予理會 乃至初到台灣弘法佈教,由於當時正信佛教並不普遍,再加上我是外省人氏,常有人不懷好意地對我指指點點,甚至從中阻攔一些好因好緣;也曾有人故意騷擾說法,乃至糾眾持棍,怒目以對。對於這些差別待遇,對於這些誤會滋擾,我從來未曾怨恨,只是一心一意地做好出家人的本分,以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誠意,以靜默來回應一切的動亂。所以,「忍耐」並不是退縮,而是用平常心去對待人間一些不平的境界。 體膚的飢寒、筋骨的勞苦可以藉意志力來克服,心中的委屈、他人的誤解也可以用平常心來對治。一般人最難忍受的還是名節的無端受損、人為的故意抹黑,然而在幾十年間,這些我全部都遭遇到了。我在大陸時,共產黨說我是國民黨的特務,要將我殺害;來到台灣以後,國民黨又說我是共產黨的間諜,要將我槍斃。弘法初期,由於辦了許多創新的佛教活動,而被社會誤解,被同門批評❷;有時為你戴紅帽子,有時又為你戴黃帽子,紅帽子是解嚴以前的台灣可以砍頭的罪名,黃帽子是在佛教裡置你於死地的居心,然而我並不急於爭辯,只是盡己所能,為所當為。 早年因我為佛教勇於建言,我多次被教界人士議論為異端分子,後來由於軍工商各界官員來向我請益佛法,我又被新聞媒體說成與政治掛鉤,凡此都是打擊傷害的話題,然而我並不予以理會,只是淡泊處之,默然以對。果然事實的發展證明了我理念正確,時間的遞嬗也還給我清白公道。所以,忍耐並不是懦弱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還能擇善固執,無怨無悔。 環球弘法 辛苦鮮為人知 有人見我常雲遊弘法,行腳名都大邑,欣羨萬分,其實個中的辛苦鮮為人知。我常常為了一場演說,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一夜;為了一句承諾,在天空中飛行十餘小時。近十年來,弘法邀約不斷,往往由於行程緊湊,汗溼衣襟,卻來不及更換,只得任著衣服溼了又乾,乾了又溼,身體的溫度也隨著室內室外的冷氣熱流忽冷忽熱。一趟海外之旅下來,走訪五、六個國家是常有的事,有時從熱帶到寒帶,有時繞著地球走了一圈,舟車勞頓固然辛苦,適應不同的時差、天候、風土、人情更是艱困。 記得一九六三年首次訪問印度新德里,天氣酷熱無比,每晚睡不著覺,只得趴在地上寫日記,《海天遊踪》❸一書就是這樣完成的。一九九二年七月,我第七次走訪印度,來到北邊的拉達克山區,我明知罹患了足以致命的高山症,仍然強忍著頭痛臉腫與呼吸困難,主持法會,會晤訪客達一星期之久。類似這種經驗不一而足,然而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忍耐有時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利益別人,自忖菩薩發心,猶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我這一點小小的奉獻犧牲實在微不足道。 忍貧、忍飢、忍病、忍苦、忍勞、忍打、忍罵還算容易,唯有忍氣、忍恨的掙扎最難消解。 去除成見 忍耐化解仇恨 記得八、九歲那年,家鄉缺水,鄉民為了爭水鬧得不可開交,正巧一位解姓鄰居在我家門前的水溝跌死,他的兒子解仁保遂來鬧事,硬說是我家將他父親害死,要求我家理賠後事。敦厚誠實的家父隨即被官府逮捕,後來幸因解仁保不敢出庭審訊,才使得家父無罪開釋。一場無妄之災雖告結束,我幼小的心靈卻始終無法排除怨恨,直到出家以後,聽說解仁保失業,無法維生,我心生惻隱,還是忍住怨恨,要求恩師幫他介紹一份工作,解決他一家的生活問題。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了,美麗的河山在日本鐵蹄的蹂躪下變得殘破不堪,溫馨的家園付之一炬,家父也在經商途中失蹤,根據研判,應該是犧牲在日軍的槍口下。十一歲時,我曾隨著寡母四處尋父,所經之處無不是瓦礫殘垣,屍首遍野,更加深我心中的仇日意識。及至成人,我雖然有數次赴日深造的機會,終因國仇家恨不共戴天而毅然放棄。一九七三年,在政府的一再邀請下,為了促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我強忍多年來心頭的痛楚,出任「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一職。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的歷史固然不容抹殺,一味的尋仇,只有加深恨意,唯有前瞻性的記取教訓,防微杜漸,根本上促進彼此了解,互助合作,才是長久相安之道。 君不見東西德打破了聳立已久的柏林圍牆,互相交流;歐洲各國也紛紛去除過去的成見,為設立共同市場而孜孜努力,甚至以、阿之間多年仇恨,也因拉賓等人的一念之間而獲化解。「忍耐」,實在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忍耐」,誠然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在海內外,我的在家信眾多達百萬;在佛光山,我的出家弟子也不下千人,他們固然對我恭敬孝順,我也奉獻了許多精力心血,大處不提,就瑣事而言,我容忍他們的差異性格,耐煩地循循善誘;我容忍他們的情緒用事,耐煩地諄諄教導;我容忍他們的不同意見,耐煩地從中調和;我容忍他們的不守時間,耐煩地予以等候。「忍耐」,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慈悲,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藝術。由於我肯付出容忍耐煩,才能攝受他們來到佛門為大眾服務。 饒益眾生 菩薩以忍為力 幼兒以啼哭為力,然而一旦流出眼淚,力氣也耗盡了;婦女以嬌媚為力,然而一旦使出嬌媚,氣勢也消失了;莽夫以拳頭為力,然而一旦伸出拳頭,正氣也瓦解了。唯有真正的菩薩行者,他們以「忍耐」為力,以慈悲為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所以能一鼓作氣,排除萬難,成就福國利民,饒益眾生的豐功偉業。 雖說我一向推許「忍耐」,但自念也有不能忍耐的時候,例如:當我在台上演講,看到台下前面還有空位,而後面的人卻沒有位子可坐時,我會罣礙難忍;當知道別人受到侵犯的時候,我也會義憤填膺;當弟子怠慢客人,令人不喜時,我會上前指責;見聞好事,不即刻參與,我也會坐立難安。我以為:一成不變的忍氣吞聲,姑息縱容,並非「忍耐」之道。真正的忍耐應該是當仁不讓,顧全大局,為眾謀福。 我今已年近古稀,自愧還是在忍耐上不斷學習、突破,在生活當中,對於佛說「忍」的三種境界體會頗多,我以為:「生忍」,是為要生存在人間醞釀的耐力;「法忍」,是在轉識成智,用佛法所產生的智慧;「無生法忍」,則是隨緣隨處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滅的自在境界。能夠擁有「生忍」,就具足面對生活的勇氣;能夠擁有「法忍」,就具備斬除煩惱的力量;能夠擁有「無生法忍」,則在在處處,無不是桃源淨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注釋】 ❶ 1953年,大師應李決和、林長青居士之邀,前往駐錫,旋即籌組「宜蘭念佛會」,展開弘法度眾工作。 ❷例如:大師在宜蘭成立佛教青年歌詠隊,以佛教聖歌弘法,台北有個居士很驚慌,認為是末法時代的歪風,會毀滅佛教。 ❸1964年出版。大師組團前往泰國、印度、馬 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香港等國家地區參訪之紀實。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 10 一切都是當然的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12 要爭氣,不要生氣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往事百語96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往事百語95 願心的昇華往事百語93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