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13 忙,就是營養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2015.07.02 語音朗讀 33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師應南非新堡市議員黃士豪夫婦(大師左右)邀請,至其經營之針織工廠普照。1994.10.20 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為受刑人皈依三寶 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於紅磡香港體育館講演《六祖法寶壇經》。1999.11 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主持澳洲南天寺開山紀念碑揭幕典禮。右起:澳洲市政廳執行長奧里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游象卿、臥龍崗市長喬治哈里森、大師、台北駐雪梨經濟文化辦事處田台青處長。1999.11.27 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率領弘法團抵達俄羅斯,於莫斯科「紅場」前留影。1992.7.12 圖/佛光山提供 1977年大師率團至美國白宮訪問。 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佛光山提供 本文作於一九九七年(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有一段時期,一連有好幾位徒眾因身體有病而住在如意寮中靜養。為我開車多年,曾經擔任人事監院的永均法師問我:「那些人看起來身體很好,但每天又無所事事,為什麼那麼多病?我們每天忙碌不已,身兼數職,為什麼反而身體健康不生病呢?」我隨口回答他:「因為忙,就是有營養啊!」不料這句話在徒眾間流傳起來,成為一句法語。回想起來,我的一生的確是因為「忙」,才少病少惱,身健心安。 發心作務 體會緣起妙用 童年時代,我就很喜歡忙。每天雞鳴而起,忙著幫大人插秧、除草、放牛、養雞,忙著和同伴捉泥鰍、找蟋蟀、玩紙牌、說故事。甚至連吃飯、睡覺都是在忙中度過。即使生病,也是在忙的裡面,似有似無地打發過去。忙,不但強健我的體魄,也長養我的耐力。 及至我十二歲出家之後,雖然生活方式有所改變,但是忙碌依舊,所以我從來沒有適應上的困難。記得那時我忙著早晚課誦、上課讀書,忙著出坡作務、挑柴擔水,忙著看守林園、捉拿山林小偷、護衛山門,甚至忙著立菩提願、發增上心,忙著念佛號,忙著打腹稿……,幾乎到了無事不忙,無處不忙的地步。這樣從早到晚,忙此忙彼,不但於己絲毫無損,反倒強化我的身心,增加我的人緣。 由於我經常自動自發幫忙菜園工作,所以園頭不時送我兩棵白菜、幾粒番薯薑,讓我帶回去燒湯煮麵,與同學共享,彼此皆大歡喜。尤其在隆冬的夜晚,三五好友蹲踞廚房一角,一面忙著偷吃麵條,一面忙著閃躲糾察老師,既刺激,又溫馨。如今回味起來,依然樂趣無窮。 每個月常住創辦的《中流》雜誌❶出刊時,我也總是義務地前往協助包裝寄發。一天忙碌下來,不但贏得師長的讚美,而且還能獲贈一份雜誌作為酬勞,使我能免費閱讀,先睹為快。這對於嗜書如命,卻阮囊羞澀的我而言,真是無上的珍寶。 就讀佛學院期間,我不但每天發心煮放參(晚飯)供養大眾,也時常到常住的織布工廠裡幫忙。雖不曾多吃一粥一飯,也未嘗得到一絲一縷的賜贈,但在忙的同時,我深深了解物力的艱難與緣起的妙用,一生受用無窮。 忙是利行 即是佛法真諦 所以,在「忙」中,有數不盡的樂趣;在「忙」中,有無限的喜悅;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體悟。「忙」的生活實在太美妙了!在「忙」中,我感覺到懶惰懈怠實在就是罪惡。 為了照顧一窩剛生下來的小老鼠,我將牠們偷偷藏在抽屜裡,每天咬破飯粒慢慢餵食。看著牠們從全身無毛到一身烏亮,從未睜雙眼到活蹦亂跳,我感受到生命之可貴在於躍動不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焉能不將自己「忙」起來呢? 為了同學贈送的幾條蠶寶寶,我在讀書作務之餘,跑全山,摘桑葉,一面注意牠們的溫飽情況,一面還要避免被老師發現,一直養到牠們長大成蛾,破繭而出。這些點滴體驗,讓我及早深入「雖忙猶閒」的三昧,對於我未來的弘法事業具有莫大的助益。 在佛學院圖書館兼任管理員期間,我除了夜以繼日整理「活頁文選」之外,還經常忙裡偷閒,翻看《水滸傳》、《三國演義》、《基度山恩仇記》等中外名著。甚至在開大靜之後,點著線香躲在棉被裡偷偷閱讀,直至天亮。就這樣數年之間,拜忙中自修之賜,我不但得以遍覽群書,更激發對文學的深厚興趣。 老師的一聲令下,我忙著奔走油印,供給教材;同學的一句要求,我忙著整理講義,裝訂成本。忙,使我得到師長的肯定;忙,使我得到同儕的友誼;忙,使我意識到集體創作的重要;忙,使我感受到同心協力的意義。在閉塞的深山叢林裡,雖不曾閱讀〈青年守則〉,但我早已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觀世音菩薩因為二六時中忙著尋聲救苦,地藏王菩薩由於時時刻刻忙著地獄度生,所以贏得佛子們的頂禮讚歎。因此,忙是善舉,忙是利行,忙是情義,忙是功德。忙,才是佛法的真諦。 服務奉獻 領略無上法喜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點燃中日間的戰火;八年後,艱苦的抗戰終於結束,未曾休養生息,又遇國共之爭。十餘年間,我與一般苦難的中國人一樣,忙著逃難,忙著流亡,忙著防空襲,忙著躲戰火,忙著救濟傷亡,忙著收容孤老。忙,給我機會,讓我從揚州鄉下來到南京棲霞,讓我由童蒙無知直至出家求學,讓我從山林僻野走向社會群眾,讓我從徐蚌會戰來到台灣施展弘法利生的抱負。 剛開始時,為著一個開示,我往往忙了幾個通宵,準備講稿;為了一篇文章,我經常忙了幾個夜晚,搜索枯腸。雖然未曾領過任何鐘點費,亦未曾得到任何稿酬,但是看著台下的群眾由少而多,由點頭會意到拍手鼓掌,看著自己的一筆一畫印成方方正正的鉛字,刊在每期的《菩提樹》、《人生》、《覺生》、《自由青年》等報章雜誌上,一股強烈的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充塞胸懷,實非錦衣玉食、華廈美屋之樂所能比擬。在忙中,我充分領略服務奉獻,不求報償的法喜。所以,我能有能無,能苦能樂,能大能小,能進能退。 為了讓一本書及早付梓,我曾經守在深山草棚裡達一個月之久,趴在塵泥地上,以大地為桌案,奮筆疾書,寫出我對人間佛教的理想。為了讓一本雜誌如期出刊,我時時餓著肚子,從台北大理街走到萬華火車站,坐火車到老北投,再轉公車到新北投,摸黑步行至山頂,將一本新印的刊物交到老法師手上,才鬆了一口氣。每次完稿,望著魚肚白的天色,再看看表,往往已是凌晨時分。雖然我整天忙得無人無我,無日無夜,但在我不僅未曾減少什麼,反而增進了信心道念。 弘法不歇 增長生命力量 一九五一年,我擔任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每天起早睡晚,忙著帶領學生做早晚課誦、出坡勞動,忙著準備授課及批改作業。此外,還得忙著圈點八十餘本的學生日記及輔導學生的生活。一個月下來,整整瘦了五公斤。儘管如此,我的心靈卻在忙碌中逐漸提升,我的視野也在忙碌中逐漸開闊。忙,開啟人人本具的潛能;忙,發掘方寸自有的寶藏。所以,我喜歡忙。藉著忙,我精進奮發,自強不息。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四、五十年前,正是民生困乏的時代,有人又說:「教書自有香菇麵,教書自有好供養。」但我覺得,教書之樂不在豐衣美食,而在灌輸大家正確的觀念。所以每次收到些微稿費或嚫錢時,我總是拿去購買佛書,與佛子們結緣。忙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實在比黃金屋、顏如玉、香菇麵、好供養更有價值。記得那時我常常為了一場講座,從宜蘭坐上一天的火車到高雄,演說完畢,又從高雄乘夜車回到宜蘭。在北宜線、縱貫線上,我雖然耗費了無數光陰,但生命的力量卻隨著滋長,怎不叫人歡喜?除了定期的講演之外,我馬不停蹄,忙著到工廠為勞工開示,到碼頭為漁民佈教,到監獄為受刑人皈依,到軍營為官兵們說法。有人說時間難捱,我卻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瞬息即過,恨不得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時可以使用。 那時,台灣的計程車剛剛開始營業,我偶爾為了趕路,不得不以計程車協助自己奔忙。每當里程表跳動一次,我的心臟也隨之起伏跳動。又要忙碌,又想省錢的滋味固然頗不好受,但是每當望著台下聽眾心開意解的表情,看著身邊的工作能夠完成,心中的喜悅真是無與倫比。 忙碌度眾 長養慈悲包容 民國五十年以後,各個大學紛紛成立佛學社團,廣播電台也增闢佛教節目,一向喜愛文教的我益形忙碌起來。我不但為寺院服務,為信徒講經,還要為學生授課,為電台供稿,整天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雖然如此,我仍感到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寺院的落成開光、住持晉山,我經常南北奔跑,親往參加;為了信眾的婚喪喜慶,我往往毫不猶豫,前去致意。漸漸地,應酬日增,但因深恐人情不夠,所以只有自己忙碌,不願對別人失禮。雖說凡事已克盡己心,無奈仍有未如人意之處。我深深感到,未成名時,忙,是一種快樂的修行;成名之後,忙,有時卻成為一種艱難的負擔。俗謂「人為名累」,其實,再忙再苦,我也不累,人情難卻才是累人最甚。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我還是歡喜忙,所以仍然繼續地忙下去。 隨著佛教的發展,五十歲以後,我又忙出另一片天地。在建寺安僧、辦理學院、成立養老育幼事業、從事出版文化工作等方面,我都寫下了「忙」的歷史。但有誰知道,我常常為了開導一個頑皮的小孩,忙著想盡辦法;我往往為了疏通一位固執的老人,忙得舌乾唇燥。時間在忙碌地思考,忙碌地做事中飛逝而過。佛經上說:「常做佛事,永不休息。」在忙碌的度眾工作中,我學習到謙虛耐煩的美德,也長養了慈悲包容的雅量,真是人生一大收穫。 做地球人 歡喜遍撒十方 佛光山開山之初,我忙著帶領弟子們披荊斬棘,啟建山林;平日裡,我忙著在全山掃除各地落葉;假日時,我忙著進廚房供應香客素齋;山洪爆發時❷,我忙著以身擋水,保衛道場,事後還要忙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颱風來襲,我忙著巡視各地,災後還要忙著修補搖搖欲墜的草寮。經云:「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在「忙」的生活中,我對於這句話有很深的體會,因為佛光山的一沙一葉中,有我全部生命的虔誠供養。 近十年來,我的弘法腳步拓展到國際舞台。我曾六去印度朝聖,八赴歐洲弘法;我曾七往澳洲、紐西蘭等大洋洲地區巡視寺務,三到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視察佛光山的別分院。為了將大乘佛法傳入西方世界,我去過北美洲的美加一帶三十次以上;為了每年為期三天的佛學講座,香港地區我來往不下十五次。在馬來西亞的莎亞南體育館,我主持過八萬人的集會;在印度的拉達克,我爬上海拔四千公尺的高地,向當地信眾弘法。聯合國大廈曾有我過往的足跡,印度總統府、泰國皇宮、美國白宮也留下我和各國領導人會談的歷史。中國的長江三峽,我曾親炙過它的風采❸;世界的七大奇觀,我也曾一一佇足觀賞。在倥傯的弘法行程中,我瀏覽過莫斯科的紅場風光❹;在繁忙的北歐之旅中,我見識到瑞典和平幸福的社會主義。走訪德克薩斯州的美國太空總署,使我對尖端科技的成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參觀加利福尼亞州的環球影城,讓我對聲光化電的功用有了深一層的認知。我忙著做一個地球人,將歡喜遍撒十方世界,將自己融入萬物之中,每天過著既充實又幸福的忙碌生活。 滾石不生苔,流水不生腐。忙,才能發揮生命的力量;忙,才能使我們身心靈活起來。經云:「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又說:「人所欲為,譬如穿池,鑿之不止,必得泉水。」藉著忙,將自己動員起來,才能一鼓作氣,先馳得點。如果能善於忙碌,「忙」就是一帖人生康樂的最佳營養劑。 【注釋】 ❶ 1940年,由圓湛法師創辦,為江蘇鎮江焦山佛學院院刊。內容包括:佛教經律論解釋、佛學研究、外國佛學論著、佛教古蹟文物介紹、國內外佛學活動報導等。此刊並與中國各大叢林、日本及東南亞佛教界做刊物交流。 ❷ 例如,興建觀音放生池時,工程屢遭豪雨洪水沖毀,大師率領弟子們拿棉被、床單覆土。 ❸ 1989年,大師率領「國際佛教促進會弘法探親團」前往大陸探親訪問時,曾至此地。 ❹ 1993年,大師應國際佛光會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協會之請,率領弘法團前往俄羅斯訪問,並了解當地發展佛教機緣。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12 要爭氣,不要生氣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14 有永遠休息的時候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5【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往事百語96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往事百語95 願心的昇華往事百語93 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