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剛結束,作文題目是「捨不得」。緊跟著大陸高考(大學入學考試)登場,各省市作文是以「情境題」為多。「捨不得」是開放題目,沒有主詞,考生要傳達想法,必須自己立意、取材。「情境作文」是「限制式寫作」的一種,先有一段文字提示,讓學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寫作。
江蘇作文題目是「寫智慧」,提示為「智慧是一種經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智慧同大自然一樣,有它自己的本色。題目自擬,不少於八百字。」廣東題目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提示為「看天光雲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雲卷雲舒的樂趣…」福建的題目為(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二)即使你走的路是錯的,但是也很有意義;(三)世上沒有不能走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從這三題中選一題。
情境作文考的不止是用詞用句,更是對事物的理解,考出學生的觀察、想像和判斷力,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兼具解決問題的思辨能力和人文關懷。
台灣並非沒有「情境題」,但仍以「捨不得」等開放題為主。一名學生以「捨不得別人的捨不得」為題,頗有哲思。開放題的「開放」其實也是限制,只是各人「捨不得」的事物不同。台灣歷來得高分的作文多是堆砌華麗詞藻,老師還要求文長要寫到「翻面」,大陸高考只要「不少於八百字」,顯然了解「在精不在多」。
新聞評論就是情境寫作,提示就是新聞事件,不會只是捨不得三字。譬如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本來只有洪秀柱,如今王金平說,若國民黨徵召將「義不容辭」。新聞評論寫作不必「文章漂亮」,而需要有對政治的觀察力、對問題的思辨能力,才能寫出鞭辟入裡的評論文章。
今年二月大學學測,國文科寫作題有作文和「看圖寫作」,作文題目「獨享」亦屬開放題,後者以漫畫敘述李白來到現代,對空吟詩「舉頭望明月」,低頭看手中的「長方形扁平物體」。九成考生寫低頭看手機,可見生活與思考狹窄;但也有考生反思低頭族現象造成的人際疏離,獲得高分。
情境作文還可以與「情境猜謎」對照,「情境猜謎」又可稱為情境推理遊戲,也是一種水平思考遊戲,是猜測情境型事件真相的智力遊戲。「捨不得」之類的開放題容易陷入垂直思考,陷入死胡同;情境作文的提示是引導,要求發散性思考,也就是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方法,包括從各種意想不到的角度來觀察,也許會有多個答案,但人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審辯式思維及水平思考都有助於多元解決問題。
英國小說家庫雷西在大學教創意寫作,去年表示「許多學生可寫出句子,卻不懂用這些句子組成故事。」他解釋,學生擔心寫作技巧和行文,「但沒人會因為作者寫作技巧而讀一部小說,大家想知道的是故事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台灣作文課多以傳授技巧,講究詞藻為主。然而作文目的是什麼?無論寫故事、寫評論、寫抒情文,當然都要有基本寫作技巧;但重要的是內容,而這需要思考的訓練,偏偏台灣卻缺少哲學、邏輯的思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