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鈺淇/台北市景美國中八年三班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差別就在於,能不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並改進。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出現一個很大的毛病:容易嫉妒別人。每次段考,看見有人考得比我好,心裡就冒起一股無名火;看到別人因繪畫表現優異被誇獎而我卻沒有,心裡也忿忿不平。儘管我不斷的騙自己,是別人沒眼光,但最後我不得不面對現實——我嫉妒他們,而且是非常嫉妒。身邊的知心好友成績中等,常常勸我不要太在意,而我總是認為,他沒經歷過這種不被了解的痛苦,所以不懂我的感受,我也就從來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
直到有一天,我買了原文版的《三國演義》來看,看到劉備被袁紹欺辱,被呂布背叛,卻面不改色,仍從容的與關羽、張飛三人一同離去。他被呂布奪去徐州城,臉上卻沒一點憤恨的表情。而司馬懿原本是個無名小卒,曹丕在位時,其他文武官員都認為司馬懿暗藏禍心,他也就一直沒得到重用。司馬懿被貶回家鄉,整日無所事事,大材卻無用的他不忌恨朝廷,而是在家鄉等待時機……
看到這些,我不禁對自己的善妒感到羞恥,決定改變自己,做一個像劉備和司馬懿一樣能屈能伸的人。之後,每逢聽到有人被讚美,當我開始不滿時,就立刻想起劉備和司馬懿面對屈辱時的態度,我便不再在意別人的評語了。
對別人的話發怒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重要的是把心留給真正看見自己能力的人,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我想,我也已經戰勝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