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及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完成了她的訪美之旅。其時馬總統也透過視訊會議,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者暢談他對當前局勢的看法。
有媒體因而以「雙英拚訪美」作為標題。這五個字,除了表達朝野兩大黨都非常重視對美關係,更具體而微說明了台灣的處境。仍必須相當仰賴美國的意向,美國明暗的表態,都可能對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
馬總統在視訊會議上,發表了長約二十分鐘的演講,追溯到對日抗戰時期,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同盟情誼。即使今天台灣與美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正源自戰後的歷史。戰後,和平光景沒有多久,大陸便陷入國共內戰,而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美國採觀望態度,宣稱一切要等「塵埃落定」;眼看就要放棄台灣。孰料韓戰爆發,才使美國察覺必須在西太平洋建起反共防線,並決定協防台灣。稍早還是敵人的日本,也因此搖身一變,成了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國,於今更近。
美國決定協防台灣,乃因國際局勢的改變;一九七八年轉而承認中共,同樣源自國際局勢的又一驟變。諷刺的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主因是要聯合中共對抗蘇聯;而中、蘇共關係發生嫌隙的資訊,竟又是來自台灣派到大陸進行情蒐的空軍黑貓中隊。國際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正是如此。
美國基於權力平衡的需要,仍與台灣維持關係,而最關心的則是台灣與大陸的互動。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曾因挑戰法理台獨的紅線,使美國高度緊張,因此這次蔡英文赴美參訪,便被視為是向美國解釋兩岸政策。各界高度關注她的一言一行。中國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更發言稱:「她為什麼有話不能跟對岸的同胞說,要找外國人來面試呢?她首先要能過得了十三億中國人民的考試。」看來,蔡英文不只要過美國的關,還得取得大陸的信任。
蔡英文面對兩大強權的質疑,其實正是台灣面臨的現實處境。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說,台灣前途從來不是台灣人民自己決定,聽起來雖刺耳,說的卻是國際角力下赤裸裸的真相。不管誰做台灣的領導人,都不可能不理美國、大陸兩大強權的態度。或者更精確地說,台灣當然可以決定自己怎麼做,但卻無法決定別人怎麼回應。若完全不理別人的態度而行,後果恐將難以設想,因為一切仍是實力做決定。
馬英九總統不到一年就要卸任,容或各種批評有褒有貶,但在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及與美國的關係上,表現可嘉;而他提出繼續讓現狀維持的方法,就是九二共識。蔡英文與美國華府智庫座談,則仍然迴避九二共識,但也表示要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也會維護過去二十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
蔡英文的主張能否為大陸及美國接受,尚未可知。但所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年輕人任性說說可以,處理國際關係卻不能這樣為所欲為。不論是任何政黨領袖,及至於全體國人,務須對台灣所處的國際環境有深刻的認識及全盤的考量,才能為全民找出一條穩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