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與斷滅,而是生命的續起與開展
我一再強調,肉體的老朽與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更不是生命的斷滅,而是一期生命的自然落幕與轉化,以及來世下一期生命的續起與開展。「自然死」的來臨與「胎兒的出生」一樣,有其「自然的節奏與時機」,根本就不應該遭受到醫療的不當干預,甚至於人為無明的破壞。
肉體的自然老化與死亡「不是疾病」,而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醫療與護理專業人員應該要有坦然接受「自然死」的基本認知與素養,一般大眾也應該有坦然接受「自然死」的心理準備,家屬也要有坦然面對老邁親人「自然死」的共識,這是生死自在的核心概念與基礎。
如果按照本文中所講述的心法祕笈,依教奉行,絕對可以如願往生,但是最後千萬要避免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CPR、插管、氣切等等,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臨終親人「千萬不能」送進加護病房
當我們確知親人已經步入一期生命的尾聲,「千萬不能」送進加護病房,也「千萬不能」大動干戈式地急救加搶救!為什麼?因為那會加速消耗病人最後僅剩餘的精神和體力,嚴重阻礙及破壞善終與往生的機緣。在親人最後的生命階段(大約是一至三個月不等的時間),最最最重要的功課是「親情陪伴」,絕對不是「醫療救治」。
各位讀者應該都有到加護病房探病的經驗,大家對加護病房內部情況的感覺如何?我的感覺是,非常不利於末期臨終病人。其一、加護病房內的空調開得很冷,氛圍也很冷,送進去就像是被「打入冷宮」,無人理睬;其二、病房內非常吵雜,有各種醫療機器運轉的聲音,有醫護人員為病人做復健或治療、拍打的聲音等等,對於臨終病人而言是一種精神折磨,且不談病人還會遭遇插管、氣切等等十分痛苦的醫療處遇。
此外,加護病房每天只有二個時段——上午有半小時,下午有半小時——開放家屬進入探望病人一會兒,同一時間只能有二位家屬進入,如果親朋好友人多就要排班輪流進出,根本就談不上陪伴,而且半小時一到就全部都被趕出來。
一旦病人住進加護病房,一天有二十三小時,家屬都不能陪伴在病人身邊,這等於是剝奪了「病人與家人相處的最後時機」,有很多病人就在沒有親人陪伴的情境下孤單無助地死去,令人不勝噓唏。
所以我一再呼籲,末期臨終病人千萬不能住進加護病房,一定要住普通病房、安寧病房或者接回家中,如此家人才能全天候地陪伴,這才是臨終病人真正需要的待遇。
您所不知道的CPR
絕大多數的一般大眾都不知道, CPR的標準施行項目及內容,是整份的「套餐」,不能讓你「單點」的;換言之,如果要做的話,就是「全套」上陣。對於意外重傷(譬如:車禍、雷擊、溺水等等)的人,這是有效的急救措施。然而,對於末期與臨終的病人而言,這不但無效,而且是比「滿清十大酷刑」還要加倍恐怖的「凌遲」。
要及早能成立個人的「往生後援會」及
「往生互助會」
如果您已為自己與親人長輩簽署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還是不夠的,這只能應付醫療行政制度與法規所需,因為「徒法不足以自行」,古有明訓,一紙文書不足以完全保障個人的死亡尊嚴與品質,還必須要得到家人的認同與護持。在關鍵時刻,一定要有家人願意出面「捍衛」病人的死亡尊嚴,病人的安寧意願才能獲得實質的保障。
因此,我鼓勵大家要及早成立您個人的「往生後援會」以及「往生互助會」,以確保您的善終與往生權益;同時也鼓勵大家要發心為自己的親人長輩(父母、祖父母等)組織「往生後援會」,而且挺身而出擔任會長,以捍衛親人的善終與往生權益。譬如我就是開媽媽與開爸爸的「往生後援會」會長,我堅持拒絕醫生為他們插管,捍衛了他們的死亡尊嚴與品質,最後他們都是在佛號聲中與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安詳捨報往生。
我志願擔任大家的「往生後援會」以及「往生互助會」顧問指導,未來會編寫相關教材,供大家參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