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雯
針對林語堂的改寫與再創作,我們可以先理解《紅樓夢》裡的描述。在第四回的故事中,門子曾對賈雨村形容當時小女孩們被歹徒拐賣為童奴的情形:「這一種拐子單管偷拐五、六歲的兒女,養在一個僻靜之處,到十一、二歲,度其容貌,帶至他鄉轉賣。」
《紅樓夢》裡被拐走的甄英蓮,在六年後被門子一眼就認出來了。尤有甚者,這拐子又碰巧租了門子的房舍來居住。門子既是房東,便趁著拐子不在家的時候,直接去找英蓮,想釐清心中的疑惑,可惜這女孩已是被拐子打怕了,無論如何不敢說實話,只說拐子是她親爹,因無錢償債,因此賣她。門子還不死心,哄之再四,英蓮仍是不敢說,只能不停地哭,最後說出一句令人感慨的話:「我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了。」
這些不法之徒拐賣人口的寫實情況,常令為人父母者心生驚懼!
林語堂在《京華煙雲》裡,寫下姚木蘭失蹤一事,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便是姚大爺的恐懼感:「他站在一旁,一言不發。木蘭是他最心愛的孩子,若是真的丟了,他可傷透了心!他一聽到『拐跑』這兩個字,立刻走開,就像一隻受傷的野獸……」
事實上,林語堂已將甄英蓮的形象一分為二,在《京華煙雲》裡分別表述為木蘭與錦兒的雙重故事。
木蘭無意間被白蓮教的女教主給帶走,因此闖入了拳匪的世界;至於錦兒才是真正被拐子強行買賣的薄命女子,當她聽說小姐可能被人拐賣了,一時不由得悲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錦兒,原本靜悄悄的倚著牆站著,忽然大哭起來!她今年十四歲,差不多跟木蘭一起長大的。她教給木蘭一切的遊戲,唱搖籃曲,從小就跟木蘭一塊兒玩,木蘭待她就像親姐姐一樣。剛才一提到『拐賣』兩個字,她立刻就想到自己的命運,想到自己父母的杳無消息。她倒在床上,哭個沒完……」
林語堂承襲《紅樓夢》中薄命女子的書寫,並結合自身所處的時代環境,揭露女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重重危機,因而將曹雪芹的命意更為深刻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