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石 犀牛化石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2015.05.21 語音朗讀 46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犀牛的臼齒化石,好像一顆顆刻著立體文字的巧克力,好可愛。圖/王良傑、陳志鵬 早坂犀牛復原後的想像模型,牠只有一支角。圖/王良傑、陳志鵬 奇蹄類動物的後大腿骨,明顯凸出一塊骨頭,能附著大量的肌肉而更有力。圖/王良傑、陳志鵬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犀牛是奇蹄類食草動物,牠的臼齒化石像一顆顆刻著立體文字的巧克力,周圍圈著一層琺瑯質,非常特別,可惜被撿到後帶回家把玩,多數不知流落何處。 日治時期,早坂一郎教授曾發表台灣有犀牛臼齒化石的存在,可惜發現的化石都不完整,無法鑑定出種類,直到一九七一年,一名國小學童在台南左鎮菜寮溪畔撿到一塊犀牛化石,在路旁把玩,由於附著的泥土顏色不像是從溪裡撈出的,因此引起業餘化石收藏家的注意。 後來透過介紹,林朝棨教授帶領台灣省立博物館的工作團隊,試圖完整的挖出台灣史無前例的犀牛化石。隔年,又邀請日本古生物學者加入挖掘工作,最後將這頭犀牛化石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氏亞種」,以紀念最早的發現者,我們習慣稱為「早坂犀牛」。這批犀牛化石後來保存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內,複製品則放在左鎮化石館二樓。 這一批早坂犀牛化石,年代距今約九十至四十五萬年,推測是在第四紀冰河時期由中國南方遷移來台,雖然說是罕見而近乎完整的化石,事實上材料不到五成。經過幾次重組,並參考現代印度犀牛的骨架進行組合和補料,終於拼湊出犀牛的可能原貌。 早坂犀牛和印度犀牛相近,只有一支角。早期生存在菜寮溪的犀牛不只一頭,不少人收藏過犀牛的上下顎或牙齒等零散化石,但就是獨缺犀牛角。犀牛角主要用來折斷樹枝取食,成分和毛髮相近,如同兒童頭頂上綁著一束頭髮,雖然斷了還能再生,不過很難形成化石。犀牛頭部有很強的上頂力量,能將野豬往上拋,但犀角仍不夠堅硬,很難成為致命的武器。世界現存五種犀牛中,黑犀、白犀和蘇門答臘犀都擁有前後排列的兩支角,而印度犀和爪哇犀只有一支。 早坂犀牛長得不高,但奔跑時速可達五十多公里,接近人類的時速極限;重量在一公噸左右,和二十幾位五年級學童的總重量相近,有些犀牛種類的體重甚至高達四公噸,相當於四個班級學童的重量。 大象的骨頭只是單純的支持體重,但犀牛還必須支持高速運動中的力道,因此,犀牛大腿骨比大象還要堅固,能承受高達一百公噸的重量,牠的大腿骨上多出了奇蹄類特有的第三轉子,能附著大量的肌肉而更有力。找找看,你也能成為小專家。 前一篇文章 創作花園 《看見台灣》觀後感 下一篇文章 創作花園 幽默大王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快樂塗鴉簿】鬱金花展【陳老師說好故事】洛陽紙貴(上)【快樂塗鴉簿】丹頂鶴 【童詩.童思】大休息【快樂塗鴉簿】我愛熱帶魚【快樂塗鴉簿】彩虹魚 作者其他文章認識化石 牛化石創作DIY 蔓藤上的蜥蜴和昆蟲認識化石 珊瑚化石創作DIY 海洋生物認識化石 貝類化石認識化石 海膽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