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石 珊瑚化石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2015.12.03 語音朗讀 54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竹珊瑚、菊珊瑚化石 圖/王良傑、陳志鵬 不會移動的扇形珊瑚化石 會移動的蕈珊瑚化石 圖/王良傑、陳志鵬 真葉珊瑚、笙珊瑚 圖/王良傑、陳志鵬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台灣的珊瑚礁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從新竹關西的赤柯山、台南枕頭山,到高雄大崗山、小崗山、半屏山和壽山都有出現,年代愈往南愈新。 珊瑚、海葵和水母都屬於刺絲胞動物,身體只有一個開口,周圍布滿許多觸手,長滿著細小且會分泌毒液的刺絲胞。其中珊瑚還會分泌碳酸鈣並堆積成骨骼,容易形成化石而保存下來。牠們生前雖然利用觸手捕食浮游生物,但主要的營養還是來自體內的共生藻,這也是珊瑚顏色的主要來源,所以當共生藻離開珊瑚時,珊瑚就會變成白色。 珊瑚大部分沒有移動能力,僅有少部分種類例外。單獨生活的珊瑚蟲稱為單體珊瑚,例如蕈珊瑚;很多的珊瑚蟲聚集生長稱為群體珊瑚,例如桌形的軸孔珊瑚。群體珊瑚的體積大、重量重,因此收集一片造形完整的化石很不容易;但收藏一顆單體珊瑚就容易許多。 單體珊瑚的生存方式十分有意思,例如生在海底的扇形珊瑚科單體珊瑚,一生固守在同個地方生活,在大崗山一帶,就能發現個體長得像高腳杯的單體珊瑚化石,布滿了整個小山頭,好像是散亂一地的酒杯。有的種類雖然不會移動,卻緊緊的包住貝殼,與住在裡面的星蟲共生,讓自己被背著到處趴趴走。有的種類外形像草鞋或圓盤,稱為蕈珊瑚,藉由脹大的觸手或體腔來自由游動,大型種類的直徑還可達五十公分。 一般常說,軟珊瑚不是造礁珊瑚,不會產生碳酸鈣骨架,但其中的藍珊瑚和笙珊瑚就是例外,不但具有造礁功能,還能形成化石。笙珊瑚的形狀像中國的笙管樂器,成束的紅色細管即使變成化石,仍相當醒目。藍珊瑚的最大特徵是剖面呈藍色,只是變成化石後較難判斷。這兩種現生珊瑚的碎片,在屏東珊瑚礁海岸都能發現,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深海珊瑚媲美寶石,常成為被盜採的對象。竹珊瑚科的海竹珊瑚呈乳白色,因為外形酷似深海紅珊瑚,而且染色容易,因此常被仿冒成寶石珊瑚後高價出售。帶有菊花紋路的菊珊瑚化石經裁切成玉的造形,拋光、打洞、穿線後配戴,十分受到歡迎。 大崗山產的菊珊瑚化石因年代較輕,質地不夠細密,不適合加工;但是新竹關西赤柯山石灰岩的年代較久,質地較密,可以磨製成為穿戴飾品,俗稱「菊花玉」。由於台灣產的材料及加工成本高,目前市售的菊花玉飾品,已多從國外進口。 前一篇文章 創作花園 賞螢有感 下一篇文章 小小詩人 水滴和海 熱門新聞 01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佛光山展文化魅力2025.09.2202佛光山大雄寶殿修繕上梁 人天同慶祈盼2026年啟用2025.09.2103楓紅嵐山2025.09.2204佛光山供僧道糧 北中南總回向2025.09.2205奇妙有趣 無花果2025.09.2206紐西蘭基督城路跑 捐贈4百棵樹2025.09.2207【友誼長存】相約北海道2025.09.2208國中小校長荒 提早退休人數增2025.09.2209防商標蟑螂 公路局申請淡江大橋商標2025.09.2110【生活 快門】您好,鴨!2025.09.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快樂塗鴉簿】吾愛吾師 【童詩.童思】公雞司晨【快樂塗鴉簿】森林房間【快樂塗鴉簿】昆蟲的舞會【原民說故事】留在阿里山的荷蘭人 上【快樂塗鴉簿】回憶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認識化石 牛化石創作DIY 蔓藤上的蜥蜴和昆蟲創作DIY 海洋生物認識化石 貝類化石認識化石 海膽化石創作DIY Q版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