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化石 珊瑚化石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2015.12.03 語音朗讀 52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竹珊瑚、菊珊瑚化石 圖/王良傑、陳志鵬 不會移動的扇形珊瑚化石 會移動的蕈珊瑚化石 圖/王良傑、陳志鵬 真葉珊瑚、笙珊瑚 圖/王良傑、陳志鵬 文與圖/王良傑、陳志鵬 台灣的珊瑚礁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從新竹關西的赤柯山、台南枕頭山,到高雄大崗山、小崗山、半屏山和壽山都有出現,年代愈往南愈新。 珊瑚、海葵和水母都屬於刺絲胞動物,身體只有一個開口,周圍布滿許多觸手,長滿著細小且會分泌毒液的刺絲胞。其中珊瑚還會分泌碳酸鈣並堆積成骨骼,容易形成化石而保存下來。牠們生前雖然利用觸手捕食浮游生物,但主要的營養還是來自體內的共生藻,這也是珊瑚顏色的主要來源,所以當共生藻離開珊瑚時,珊瑚就會變成白色。 珊瑚大部分沒有移動能力,僅有少部分種類例外。單獨生活的珊瑚蟲稱為單體珊瑚,例如蕈珊瑚;很多的珊瑚蟲聚集生長稱為群體珊瑚,例如桌形的軸孔珊瑚。群體珊瑚的體積大、重量重,因此收集一片造形完整的化石很不容易;但收藏一顆單體珊瑚就容易許多。 單體珊瑚的生存方式十分有意思,例如生在海底的扇形珊瑚科單體珊瑚,一生固守在同個地方生活,在大崗山一帶,就能發現個體長得像高腳杯的單體珊瑚化石,布滿了整個小山頭,好像是散亂一地的酒杯。有的種類雖然不會移動,卻緊緊的包住貝殼,與住在裡面的星蟲共生,讓自己被背著到處趴趴走。有的種類外形像草鞋或圓盤,稱為蕈珊瑚,藉由脹大的觸手或體腔來自由游動,大型種類的直徑還可達五十公分。 一般常說,軟珊瑚不是造礁珊瑚,不會產生碳酸鈣骨架,但其中的藍珊瑚和笙珊瑚就是例外,不但具有造礁功能,還能形成化石。笙珊瑚的形狀像中國的笙管樂器,成束的紅色細管即使變成化石,仍相當醒目。藍珊瑚的最大特徵是剖面呈藍色,只是變成化石後較難判斷。這兩種現生珊瑚的碎片,在屏東珊瑚礁海岸都能發現,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深海珊瑚媲美寶石,常成為被盜採的對象。竹珊瑚科的海竹珊瑚呈乳白色,因為外形酷似深海紅珊瑚,而且染色容易,因此常被仿冒成寶石珊瑚後高價出售。帶有菊花紋路的菊珊瑚化石經裁切成玉的造形,拋光、打洞、穿線後配戴,十分受到歡迎。 大崗山產的菊珊瑚化石因年代較輕,質地不夠細密,不適合加工;但是新竹關西赤柯山石灰岩的年代較久,質地較密,可以磨製成為穿戴飾品,俗稱「菊花玉」。由於台灣產的材料及加工成本高,目前市售的菊花玉飾品,已多從國外進口。 前一篇文章 創作花園 賞螢有感 下一篇文章 小小詩人 水滴和海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5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6【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7【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快樂塗鴉簿】鬱金花展【陳老師說好故事】洛陽紙貴(上)【快樂塗鴉簿】丹頂鶴 【童詩.童思】大休息【快樂塗鴉簿】我愛熱帶魚【快樂塗鴉簿】彩虹魚 作者其他文章認識化石 牛化石創作DIY 蔓藤上的蜥蜴和昆蟲創作DIY 海洋生物認識化石 貝類化石認識化石 海膽化石創作DIY Q版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