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我的朋友小周說,台灣年輕一代迷信小確幸,成為社會爭議不斷的話題。我聽了大吃一驚,說人生追求「小小的確定的幸福」不是很好嗎?
小周指出,「小確幸」一詞,來自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他認為人生變幻,只要能知道在下一個瞬間,可以有一些小小的確定的幸福,就是很難得的事。我說這是不錯的人生期許,在微觀的世界裡,有一些可以讓自己掌握的東西,也是可以稱得上幸福。
但是,他說在今天的台灣,小確幸卻愈來愈引起了爭議。這代表了一種坐井觀天的世界觀,對世界發生的一切,都有視而不見的感覺。
最近在美國的著名作家張系國,就著文批評台灣流行的小確幸概念,說這只是胸無大志的代名詞,指出台灣年輕人的人生最大追求,就是開一家小咖啡館,但台灣不需要這麼多的咖啡館,而台灣更大的事情,需要更多新一代來參與。結果張系國在網上被台灣的一些網民群起而攻之,把他罵得臭頭。 小周表示,現在網上的年輕人,都是氣勢凌人,他們聽不得這些逆耳之言,但關鍵是張系國提出了重要的思考,指出小確幸的想法,害了台灣的新一代,他們變成了鴕鳥,不理國際間的風雲變幻,也不管當前中國大陸國力飆升,台灣應該如何自處的問題。我說,這些都是「大哉問」,也真的是叫小確幸太沉重。
小周說其實都是經濟問題。台灣的大學生畢業後的薪水,長期以來都是22K,和十五年前都差不多一樣,也就是收入沒有寸進,但物價卻是飆升,讓新一代承受巨大的壓力。我說,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上升,讓年輕人無法自住購房。
小周說,台灣過去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現在卻排到尾巴,人均所得只有兩萬多美元,而香港已經四萬多美元,新加坡甚至飆升到近七萬美元了。我說,台灣近年就是在政治上出現內耗,國會內部往往被藍綠撕裂而停滯不前,重要法案就是原地踏步,外來投資也裹足不前了。
但不少年輕人確實自我感覺良好。他們認為人生就是「慢活」,不要營營役役,只為金錢而活。我倒覺得這也是台灣在政治氣氛不明朗、兩岸關係陰晴不定、經濟上看不到前景,小確幸反而是一個可以確定的希望。
小周說,年輕人對於台灣前途大都迷茫,而太陽花學運的氛圍,就是一切都是做「減法」,要拒絕中國大陸的一切,不要和中國大陸的飆升同步,而是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環境中,小確幸就是自己的思想出路。我說,這肯定影響台灣未來的發展,但台灣是否對此有更深入的思考與辯論?
小周也指出,未來的總統選舉,肯定會觸及這些話題,台灣的小確幸迷思,也將會是政治走向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