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快樂的姿勢,世事滿足的人才擺得出這樣十二、三歲孩子才有的天真。 圖╱遠流出版社提供
冷眼旁觀 遇見一位敬業的基層公務員
文╲劉克襄
歲末寒冬,在台南高鐵站下車。邀請講演的公訓中心派了位專門接送的司機,駕了一部環保電動車前來。
我瑟縮地坐進去,車廂因陽光長時照射,竟有些暖和。很明顯地,他來此等候一段時候了。司機啟動車子,看我無聊地觀察車身,轉問我是否有空? 我當然沒事,他隨即取出兩本書,探問能否幫他簽名,兩本都是我最近的著作《裡台灣》。
我以為是該單位買的,要我找空檔簽名。豈知,兩本竟都是他自掏腰包。一本想留著自己翻讀,另一本送給公訓中心。
我有點驚愕,一位司機竟會買我的書,還多添購一本送給自己工作的單位。接著,司機如數家珍地提到我過去的另一本鐵道著作。小站一個接一個的旅行讓人羨慕,希望將來自己也能這樣實踐。
公訓中心邀約的講師來去眾多,司機接送工作忙碌而繁重,哪來心情和時間認識每一位,更何況是對講師的專業進行了解。眼前這位司機的用心和好學,自是教人印象深刻了。接著,我看到後座放置許多台南的旅遊雜誌和地圖,不免聊到台南的風景。聊得盡興下,不知不覺很快抵達目的地。等講座結束,又是這位司機接送。
回去的路途,我才清楚,他是臨時聘僱人員。年紀跟我接近,過去曾在大賣場服務二十多年,退休後幸運謀得公家的打雜工作。他謙稱自己真的命很好,兩年前得以轉為司機。
如今每天都要到高鐵站接送不同講師。路線單調,工作繁重,但他逆來順受。每天上班,都先閱讀講師的背景資料。有了初步的了解,自是期待著即將到來的碰面。如果講師在路途有興趣聊天,他都樂於對話,因為早已準備好了。每個講師都有專長,若能互動,他自是受益匪淺。
如果講師不想聊天,車子後座那些精心擺放的台南旅遊資訊,或可指引講師了解在地風物。自己還製作了一座附近著名古蹟姑婆廟的解說內容,好讓有心者可以認識更多。
服務的是公家訓練單位,又是類似學校的環境,可以學習吸收很多知識,他想到此就很知足。薪水或許不高,卻也毫無怨嘆。他的年紀跟我相近,仍像新進人員,每天帶著快樂而好奇的心情,迎來送往。
一般公家接送的司機多行禮如儀,但像他這樣充滿熱情,快樂洋溢的委實不多。或許曾在民間單位從事過服務業,深知客人的需求,才懂得如此體貼。光是買書行徑,就讓人覺得不俗。後座準備許多在地旅遊資訊,更能感受其敬業。
我們的公家機關,到處可見這樣低階的工作者,但在職怨職,無奈不滿或怠惰工作的人想必比比皆是。但在我前面沉穩開車的司機,始終保持笑容和平靜的語調。年關到了,沒有終身退休俸,缺少各種保障的他,說不定也沒年終獎金,卻快樂地跟我暢談,接送工作的美好。
一個冗長而單調的工作,他愉快地勝任著。百分之八十比他待遇更好的公務人員,不知如何看待此事?
車子回到高鐵站,我想拍攝電動車。突然一時興起,邀他跟車子一起合拍。他說,「能否不要太正經,可以擺輕鬆的pose(姿勢)。」
我聳聳肩,請他依自己的興致。結果他半歪斜著身子,雙手比出兩個大V字。不用說,這就是快樂的姿勢,世事滿足的人才擺得出這樣十二、三歲孩子才有的天真。
謝謝他,在歲末,讓我感受一位基層公務人員的敬業態度。
(摘自《兩天半的麵店》,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劉克襄
很野生,易捕獲。再忙碌也要走路、搭公車、搭捷運。資深文青。從寫詩的革命青年起步,到書寫自然的鳥人,繼而擴及鄉鎮、鐵道、蔬果、人物等多方題材的創作。主持新手。二○一四年開始主持公視的旅遊節目《浩克慢遊》。性情中人,觀點平民、溫暖而正向。近年在報章或臉書發表的文章,經常引發媒體注目與網友討論,形成廣泛深遠的影響。發燒作品有:《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四分之三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