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馬水龍辭世 享壽76歲

郭士榛 |2015.05.12
2414觀看次
字級
台灣傑出作曲家馬水龍(見圖/中央社)二日凌晨因肝癌病逝,享壽七十六歲。文化部長洪孟啟聞訊深表震驚和惋惜,隨即致電馬水龍長子馬徹表達哀悼之忱。洪孟啟表示,為表彰馬水龍的音樂成就,文化部將請總統頒褒揚令。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灣傑出作曲家馬水龍(見圖/中央社)二日凌晨因肝癌病逝,享壽七十六歲。文化部長洪孟啟聞訊深表震驚和惋惜,隨即致電馬水龍長子馬徹表達哀悼之忱。洪孟啟表示,為表彰馬水龍的音樂成就,文化部將請總統頒褒揚令。

馬水龍終其一生燃燒自己的熱情,潛心創作許多廣為流傳的當代音樂。最廣為流傳的作品《梆笛協奏曲》,導奏的部分是一九九○年代中國廣播公司的整點報時音樂,當時只要聽到前奏,就知道開始報新聞。

馬水龍寫《梆笛協奏曲》以普羅聽眾為考量,希望不諳音樂者也能接受。《梆笛協奏曲》以中國樂器梆笛為主奏,西方的管弦樂為協奏;曲子創作三十年從未公開發行,一直到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協助,才在二○一○年底出版。

笛子演奏家陳中申表示,《梆笛協奏曲》當初是由北市交響樂團錄音,讓傳統樂器跟樂團結合,是有特色的台灣音樂風味,他開發新的吹奏技巧,也讓梆笛樂器登上國際舞台。

馬水龍是第一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發表個人作品的台灣作曲家,全心投入國內音樂創作、推廣表演教育、栽培台灣音樂新秀不遺餘力,曾獲第三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六屆行政院文化獎、第十五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等重要獎項。

他一九三九年在基隆出生,獲獎學金赴西德研修音樂,向來主張「音樂有國籍,卻可以越國界」,執著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持續創作。知名的作品包括《孔雀東南飛》、《迴旋曲》、《弦樂四重奏》、《懷鄉曲》、《竇娥冤》、《廖添丁》等,馬水龍連貫古今,融會東、西方音樂技法與理念的嘗試,塑造了自己的曲風,也對台灣音樂的發展深具啟發性。

文化部將與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合作整理與出版馬水龍的作品,並籌備馬水龍紀念音樂會,向國人介紹他的音樂。公視也安排十七日播出紀錄片《留聲 華人音樂家》等系列節目,紀念這位令人懷念的音樂大師。

馬水龍家屬表示,將遵從他的遺願,不舉辦公祭告別式,將由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持續出版他的樂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