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原本水利署預期實施供五停二限水,每天可省水十一點六萬噸,不料光是七日出水量就比平常多出五十萬噸,八日用水量也增加三萬噸,變成反效果。
限水政策前兩周,大賣場已經出現民眾爭相購買飲用水及萬年桶的現象。因此社區管委會務必要求社區總幹事注意水塔備水狀態,避免各住戶因限水而搶水,進而造成全社區停水。
果不其然,限水政策實施後,民眾開始搶水,反使預期限水以為節水的政策,成為浪費水資源的政策,不可否認的是,民眾面對乾旱的心態往往是臨渴掘井,何況政策宣布停水兩天,基於預期心理不免加重恐慌心態。
固然節水是為了度過無法預期何時結束的旱季,但節水政策的實施,必須考量人性的缺陷,如何避免恐慌性搶水,才能有效率的節水。
就目前的集合式住宅來說,水塔的儲備量可在不過度浪費下供應住戶使用一天,政府不妨思考,既然現有的供五停二會引起民眾恐慌搶水造成浪費,何不改為供三停一或供一停一,應可更有效率的節水。
鄭佑璋(桃園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