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申請到海外讀大學的高中生逐年增加,如板橋高中,有近二十名學生,申請英、美、中國大陸、港澳、日本的大學,錄取的學校包括東京大學、多倫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美國南加州大學;台中一中近年更有七位學生接獲海外名校錄取,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學。
高雄中學學生今年也有九人,分獲歐、亞、美三大洲的國外大學錄取,如法國高等學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美國伊利諾香檳大學、美國田納西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等。高雄女中學生獲海外名校錄取的也有七名,學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日本早稻田大學等。
以往赴國外就讀的高中生,一向集中於台北市的明星高中,如建國中學及北一女等。如今,這股趨勢蔓延到中南部地區的學校。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家長及學生對台灣的大學教育深感不足,開始往國外發展,冀望追求更理想的教育環境。
其實,明眼人一看即知,這些年輕人想要出國,看到的無非是國外的名校,有著國內所缺乏的國際化環境。歐美不說,單單香港,追求的也是國際化的師資,及多元的學生來源。我們所惋惜的,乃在於數十年前,台灣的高等教育環境並不輸給香港;但現在,我們已節節敗退。
推究會敗退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無法提供如香港般的薪資環境,以吸引外籍師資來台教學及研究;我們也無法提供如香港般的獎學金,以吸收優秀的各國學生來台求學,可以與歐美等先進國家的青年交往共學,拓展視野與交往範圍,擴大友誼關係。徒有設備,但沒有國際化的師資,及多元背景的優秀學生,如何辦出頂尖的知名學校!
追根究源,教育部的捆綁政策難辭其咎,台灣的師資薪水一向缺乏彈性,一條鞭似的規定,當然無法與香港,甚至大陸競爭優良師資。也因為學雜費的管制,大家基本上是小本辦學,也無多餘的經費能編出優秀學生的獎學金。除了少數幾所國立大學以外,台灣各大學的募款能力一向低落。加上,政府能端出的牛肉愈來愈為匱乏,但要分的偏偏就那麼多,大家就只有處於共貧的狀態。
這樣的狀態,怪不得出國高中生已經在擴散。學生願意出國進修,我們都該鼓勵;能夠將人才送到國外培育,以後再回台奉獻所學,都是台灣之福。我們也只有徒呼負負的,毋寧是,我們為何無法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讓這些有能力的年輕人能義無反顧地留在台灣就讀!這是我們所必須反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