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國小邀請社區長者與學童一同下田插秧。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新泰國小每年會有一到兩次收成稻米,讓學童體驗種稻、收割。圖/記者林汝娟
【記者林汝娟新北報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新北市新莊區新泰國小大門左側有一片翠綠的品德教育農場,有水稻栽培區、蔬菜栽培區、香草植物區、可愛動物區等,成為學童、社區民眾學習的園地。
二○○四年開始,學校藉「春耕」插秧活動帶領農耕隊學童體驗「彎腰哲學」,赤腳踩著泥土,享受土地最原始的觸感。今年新泰國小邀社區長者一同下田插秧,接受長者傳承務農經驗與人生智慧。
擔任學校農耕隊顧問的長者蔣金樹邊插秧邊說:「插秧要倒退著插,才不會踩壞插過的秧苗,當退到田埂邊時也就插完了;看似退後,其實是向前。」
新泰國小校長洪中明說,種菜是生命教育,讓學童體驗挫折、修正行為,也讓都市長大的孩子體會農夫種稻的辛苦,更重要的是認識傳統農村生活,體驗種田的辛苦及樂趣。
「當農夫好辛苦!」五年四班的周楷崴說,踩著泥巴很不自在,但播種時就開始想要好好照顧這塊田;陳科睿則說,土很軟、很黏,「腳會一直陷下去,很累」,體會農夫的辛苦。
農場還有可愛動物區,飼養「品德羊」,另種植各類蔬果,包括三年級種菜、四年級種水生植物、五年級種稻、六年級種植栽,學生學習鬆土、播種、澆水、捉蟲、除草、觀察及烹調等。
洪中明說,在照顧農作物的過程中,學生看到昆蟲不會害怕想丟掉或殺死牠們,反而會開心地四處炫耀,或找老師借飼育箱,開始養育牠們,作為自然科教學觀察的一部分。
每到六月收成季,學校會動員故事媽媽、社區長者與家長,以系列課程舉辦「米食節」,讓學生了解「水稻」、「稻穀」的營養,體驗不同加工方式的手作米食,如爆米香、御飯糰等。
洪中明指出,一到收割季,家長亦會提供自製的「打鼓一號機」,讓學童體驗道地務農生活,親自打下穀粒,並裝瓶成「穀粒(鼓勵)瓶」送給畢業生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