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楊松壽日前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為父親舉辦喪禮,卻因三月起市府新規定,市殯儀館禁掛傳統輓聯;館方人員竟趁楊先生為其父親移靈時,強行在賓客面前將他親寫的二十幅輓聯撤除。楊松壽泣訴, 市府憑什麼剝奪他對父親的心意?作家張大春也批評,如此下去,柯文哲就要成為「柯文革」了!
輓聯在我國的歷史甚為悠久,最早在詩《經裡》就有為亡者賦哀悼詩的傳統。相傳,北宋大文豪蘇軾曾為過世的朋友寫下對聯懸掛,成為後世以輓聯形式弔喪的鼻祖。先總統蔣中正去世時,少帥張學良親撰「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悼念,乃為現代中國史上的經典。可見,輓聯本身可以極具豐富的文學、歷史價值,它的存在也富有濃厚的尊重傳統意涵。
柯市長在知道此事後說,有人批評那就改,但禁掛傳統輓聯、改用電子輓聯的政策大方向沒錯,應該是館方沒弄清楚這是家屬自己寫的,執法有所過當。柯媽也說,強拆家屬寫好掛上的輓聯,很不禮貌。市府最新的處置是:開放可掛親友寫的輓聯, 但對親友的定義仍要研究,不可擴大解釋成恢復懸掛政治人物送的輓聯。
柯市長禁止輓聯的理由,是為了提倡簡約,促進環保。然而,每年會產生大量輓聯的原因,其實是民眾為了講求排場,向各方官員首長、民意代表索取輓聯所致。作家張大春認為,該做的應是政治人物不要亂給輓聯,鼓起勇氣向這種虛偽的人情說不,而不是強行禁止懸掛輓聯的傳統民俗。
我們認為,近二十年來因為民選活動氾濫,政治人物為討好選民,什麼人來要輓聯都會給,最後也把輓聯的價值變小了。更有天天在殯儀館趕場的民代,場場在現場都哭得傷心,甚至還行跪拜大禮,這種行為無非為了博取選票。這樣扭曲真心實意的作秀,真的大可不必。因此,柯市長上任之初也宣示少跑紅白帖,這點我們表示支持。
市府要以公權力禁止民俗這點,我們表示反對。輓聯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形式,本來也是善良風俗的一部分,市府可做的,應是宣導輓聯不要濫用,用獎勵方式推動輓聯適量,而非粗暴地干預民眾處理關係生死大事。根據楊松壽先生的說法,當他和準備拆除輓聯的殯儀館人員理論時,館方竟還說出「那你就去新北市辦」的話。須知以台北市地狹人稠的環境,多數市民只能到市立的殯儀館辦喪禮,如此等於剝奪了普通人掛輓聯治喪的權利,只剩下富豪能自己搞到大場地掛輓聯了。
過去台北市政府也為環保,倡導宮廟取消燒紙錢,後來龍山寺予以配合,行天宮不再燒香。這就和輓聯一樣,都是深植民間的傳統習俗,公權力如強行禁止,被批文革也是無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