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娟(左二)為鹿港商圈理事長。
圖/魏秀娟
文/魏秀娟
閱覽近期的商業周刊,給自己一個強烈的震撼。全台有一百六十個經濟部登錄商圈,再加上自主成立的商圈,共有兩百零五個,真正具有特色的,不到五分之一。
七個特色商圈裡,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獨缺鹿港。
在過去近十年裡,鹿港老街商圈一直是全國商圈耀眼的那幾顆明珠之一。曾幾何時,慢慢地退出光環外,最足以驕傲的古蹟老街區被遺忘,最引以為傲的古廟古文化古工藝慢慢被漠視,大街上充斥著連鎖飲料店,傳統的店家及文化被外來的文化,逐一被侵蝕。
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再不自覺,再不振作將空留鹿港名號,空留全台保存最古老的街區,不再被保護,外地人買下,改變外觀,拆下鹿港最有情感的門面。沒有特色,沒有未來,鹿港不能再自己覺得自己很棒,而不再努力,有恃無恐地依舊過著日子。
鹿港為什麼沒落?從台灣燈會達到高峰後,讓鹿港名氣高,結果引發房租,房價加倍高漲,結果付得起高租金皆是外來投資客,在地人也認為可以轉型投資,古色古香的立面街屋拆了,改造成現代式建築轉手買賣,或是打通長條型街屋的格局,以方便轉租給各行各業。
如此看似蓬勃發展的背後,鹿港的古味道不見,路邊攤也來了!儼然將觀光小鎮搞得與其他城鎮夜市無異,因而回籠客少了,令慕名而來的遊客失望而歸。
另外一個元素是,公部門投入的意願降低了,行銷活動少了。全鎮動起來的景象少了!只有大財團店家撐得住,微薄收入明顯出現在微型創業臉上。 因老店的包袱不太能改變現狀,文創特色的開發力薄弱,唯有接納新元素才有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