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大樹祈福線 幸福一整年

杜憲昌 |2015.02.18
2361觀看次
字級
大樹祈福線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1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2鳳儀書院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3曹公廟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4澄瀾砲台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5龍山寺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6舊鐵橋溼地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7三和瓦窯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8姑山倉庫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文/記者杜憲昌

過年到寺廟敬拜是許多台灣家庭傳統的習慣,一方面祈求在新的一年可以闔家平安、事業順利,傳統年俗稱為「行香」;另一方面,現代家庭幾乎已經很少在家裡安奉祖先牌位,透過到寺廟敬拜,祈求神明保佑先人在冥間能夠一切安好,具有「慎終追遠」的意涵。

但一家子大陣仗出門,只是為了拜拜,似乎有點不符合「經濟效益」。若能順道規畫旅遊活動,一來應了「走春」習俗,為自己在今年帶來更多的好人氣,再者連絡家族情誼,算得上一舉兩得。

台灣大小寺廟超過一萬二千座,具交通便利性,又鄰近觀光景點,可以規畫成旅遊行程的寺廟,佛光山稱得上是首選。尤其,佛陀紀念館落成開放以來,每天絡繹不絕的人潮,已超越宗教意涵,甚至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

為了配合遊客需求,高雄市政府也設有多線公車方便民眾前往,加上佛光山春節期間舉辦燈會等活動,所以,今年春節不妨就以佛光山為目的地,來一趟豐富的祈福旅程。

台灣好行「大樹祈福線」是專為民眾規畫的旅遊公車路線,從鳳山市大東捷運站發車,至佛陀紀念館折返,途經鳳山、大樹區等多個景點,是最佳的旅遊代步工具。但公車往返路線不盡相同,民眾旅遊規畫不妨日間先訪遊其他景點,稍晚再到佛光山禮佛,不僅能欣賞夜間燈會,也可享用素齋美食,順便清一清「油膩」的腸胃。

「大樹祈福線」採一票通方式,一張票就可全線暢遊,不限次數上下,而且搭乘鳳山、舊城、紅毛等假日文化公車也無須再另外購票。大樹祈福線還提供包車服務,只要十五人,就可向大樹區公所提出申請,服務人員會針對民眾需求,協助規畫景點並提供導覽,既能彈性規畫行程,又能免去候車麻煩,而且每人收費僅二百元,廉價又便利。

針對今年春節的祈福行程,精心為讀者規畫兩個方案,方案一:民眾日間可以先搭乘文化公車,來一趟鳳山古城的歷史文化之旅,然後在大東捷運站轉搭大樹祈福線前往佛光山。方案二:直接搭乘大樹祈福線走訪大樹區各景點,欣賞高雄的自然風情,都是不錯的選擇。

幸福起站●大東捷運站

大東捷運站是鳳山文化公車與大樹祈福線的起終點。站旁的大東公園占地九點多公頃,園內人工溼地結合休憩設施,營造水與綠的休憩空間,環境清幽,綠蔭扶疏,林木蒼鬱,常見紅鳩、白鶺鴒、夜鷺等鳥類出沒,宛如市區小森林,是休憩散步的理想地。

捷運站對面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則是新興的文化場域,包含演藝廳、展覽館、藝術教育中心,以及台灣首座藝術圖書館等四棟建築,多項展演活動在此舉辦,除了涵養民眾的藝術文化,台荷合作興建的主體建築更具特色。外牆以交叉呈現的建築方式結合以混凝土為原料的清水模,營造出複雜卻又樸實的意象,菱形結構的鏤空處則裝上抗幅射玻璃,除了能夠區隔室內外,還能將熱能阻擋在外,使得室內空間更加涼爽。四棟建築間的十一顆熱氣球造型的薄膜屋頂,不僅能耐十三級強風,還兼具透光、通風等功能,搭配燈光水舞呈現多采變幻,具視覺震撼效果,已成為高雄最新的觀光地標。

幸福二站●鳳儀書院、城隍廟

鳳儀書院為市定古蹟,清嘉慶十九年由知縣吳性誠發動紳民捐建,是全台現存十五座書院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間教育建築。

院內共有三十七個房間,包括照壁、頭門、講堂、廳事及兩廊廳舍等,都相當具有特色,讓人深刻感受鳳儀書院當初建築設計時的考究及用心。

鳳山城隍廟位於鳳儀書院的西側,清嘉慶五年建造。日本據台期間,曾被利用作為陸軍病院。除了一般民眾所熟知的「你來了」木匾以及「大算盤」之外,廟內還有一座乾隆年間為追念林爽文事件中殉職官員所豎立的「忠節流芳」石碑,以及從鳳山神社移來的高麗犬當作護廟石獅,以犬為獅,作為護廟之物,難得一見,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歷史見證。

幸福三站●曹公廟、平成砲台

清道光十年,曹謹出任鳳山知縣,耗時兩年疏導淡水溪,引渠灌溉水田,解決旱災問題,民眾感念其功績,遂於鳳儀書院建曹公祠。日據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捐資募款遷建至現址。

位於曹公廟正後方的平成砲台,是曹謹為加強鳳山新城軍事防禦能力,於道光十八年在新城四隅所建造的六座砲台之一(現僅存三座)。砲台高約五公尺,呈四方形,內側有階梯直上,台面現鋪上尺磚,砲台正面嵌有「平成」橫額,現為市定古蹟。

幸福四站●澄瀾砲台

澄瀾砲台位處鳳山新城西北隅,在鳳山國小後方。牆體為咾咕石,台座為八角形,砲台兩側翼牆還可清楚看到數個供長槍射擊的「銃孔」,牆面有花崗石所刻的「澄瀾」橫額,因被前方福德祠所遮掩,不易辨認,現為市定古蹟。

幸福五站●龍山寺、訓風砲台、東便門

具二百多年歷史的龍山寺是國定古蹟,幾度重修,但三川殿、拜亭及正殿仍保留原有形貌,寺內泥塑、剪黏與木雕也以精緻著稱,充分展現台灣傳統寺廟之美,極具藝術價值。

位龍山寺右側後方的訓風砲台,牆身呈弧形,主建材為卵石,當初臨鳳山溪與城濠合流處,且位於鳳山溪往前鎮河出海口的要衝,是早期移墾漢人及貿易商人上岸的要塞。現為市定古蹟。可惜現今砲台城牆僅剩十餘公尺,而嵌於城牆內的橫額石,左右有泥塑書卷裝飾,極具藝術價值。

東便門又稱作「同儀門」,清嘉慶九年,鳳山知縣吳兆麟所興建,城門呈長方形,寬十點八公尺、深七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是當時進城的主要道路,城門外還有濠溝護城。「東便門」內門額於道光十九年落款,花崗石材嵌於拱門之上,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幸福六站●舊鐵橋溼地

高屏舊鐵橋原名下淡水溪鐵橋,於一九一一年興建,為單軌鐵道,全長一千五百二十六公尺、寬七點六公尺,是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一九八七年新鐵橋完成後,便走入歷史,是全台唯一列為二級古蹟的鐵道用橋梁。

舊鐵橋溼地公園從二○○二年開始開墾復育,總面積達一百一十四公頃,範圍自高屏大橋至舊鐵橋。目前園區內偵測到的鳥類有一百三十類、昆蟲四科十七種、植物二百一十一類,為高屏地區熱門的戶外教學與生態旅遊景點。

園區還有大片綠地草坪、仿舊日式建築和自行車道……民眾可在此租借單車,溯溪上行至「大樹區斜張橋下親水公園」,欣賞河岸景色,遠眺佛光山與佛陀紀念館;亦可登上鐵橋天空步道,俯瞰高屏溪,或欣賞火車從新鐵橋奔馳而過的景象,是一處適合全家同遊的景點。

幸福七站●三和瓦窯

三和瓦窯位在舊鐵橋旁。早期大樹區是台灣重要的瓦窯集散地,上百個窯集中於此,而今僅存的三和瓦窯已有上百年歷史,卻仍秉持著傳統繁複的燒製技法,並透過轉型,成為文化休閒與產業園區,讓民眾了解瓦窯文化,認識磚瓦之美。

目前窯廠有燒窯體、練坯作業場、儲存場等生產傳統磚瓦,同時也產製文創商品,並提供手做DIY和導覽服務。另外,還保存三座少見狀如趴地烏龜的「龜仔窯」,極具歷史意義,不僅是三級古蹟,還獲選為高雄市歷史建築與台灣歷史建築的百景之一。

幸福八站●姑山倉庫

早年為大樹區堆放稻穀的倉庫,但後因稻作不敷成本,農民紛紛轉作鳳梨、荔枝,因而廢置。二○○一年由大樹農會提案規畫轉型為「姑山倉庫產業文化休閒園區」,分別設置蜜蜂生態教育農園、稻穀加工體驗區、熱帶植物教育農園、動物昆蟲生態園區,以及香草花卉教育農園等,提供民眾認識農業以及環境生態。另外,園區內也設有農產品販售區,民眾可在此購買最具在地特色及當季農產品當伴手禮。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顏福江、王紀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