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上白雲泉,
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下山去,
更添波浪在人間。
──唐.白居易
圖/心皓
文/星雲大師
天平山上白雲泉,
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下山去,
更添波浪在人間。
──唐.白居易
這首〈白雲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任職蘇州刺史時所作的一首詩。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蘇州的天平山,有一個白雲泉,當地的景致清幽秀麗。天上的白雲隨風舒卷,地下的流水滔滔而逝,這樣的景象,對於終日忙於政事的詩人而言,不免對山間生活的恬淡安閒心生嚮往之情,欣羨著那樣與世無爭的境界。
白雲的去來自在,以及流水的閒適安然,正如隱者的生活。禪林用語裡,常以白雲來譬喻了無執著與自由無礙。我們待人處世,如果能像雲水般瀟灑自然,不刻意向外汲汲營求,而能向內觀照,就能夠自我肯定,如雲水般灑脫,無有罣礙。雲水,也就是一個解脫者的心境寫照,如白雲、流水般自在來去,無有牽掛,三千大千世界任其自在倘佯。
所以,「何必奔衝下山去,更添波浪在人間」,詩人觀望著直洩而下的山泉,衷心企盼著山泉不必急於奔衝到五欲六塵的世間,為世人增添不必要的紛擾波瀾。
一般人為了生活,難免四處東奔西走,辛勞奔波,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雲水隨緣呢?更別說是過著超然物外、逍遙自在的生活了。出家人又稱為雲水僧,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簡樸,不受物役,不為物累,如行雲流水般雲遊四海。
我們如果能學習出家人雲水的精神,無所求,不攀緣,就能不被世俗的繁華所羈絆拘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