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建構整合式綠色農業資源循環體系策略

執筆人:蔣本基台大環工所教授 |2015.02.10
998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蔣本基

台大環工所教授

「綠色農業」目標在於發展精緻農業,創造優質生活環境,提高農業經營效率,強化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力,並維護環境資源、促進生態和諧,以達「永續農業」。永續農業的定義是在資源利用上,以對環境破壞最小的方式進行開發,重視整體農業發展的平衡;即遵循「永續發展原則」進行農業生產,兼顧經濟、資源、環境、社會等政策。綠色農業範疇是遂行良好農業操作(GAP)、有機、生態農法,並且講求公平貿易,取得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最大利益,具有以下好處:永續提供糧食與生態系服務、減少外部成本、減少汙染、善用資源、克服氣候變遷、增加小農的利潤。實施方法則有:選擇優良品種、合理土肥措施和排灌方式、改善栽培技術、無毒的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專業技術,以降低農民生產與經營成本,增加產出、提升收益,達到永續農業發展目標。

然而,國內部分畜牧業者,未能妥善處理「畜牧廢水」及「畜牧固體廢棄物」,造成廢水排入河川或地下水而汙染環境,並因氮與磷含量太高引起優養化作用;另外,由於在畜牧飼料中添加過量的重金屬,造成由畜牧固體廢棄物組成的堆肥中含有高量重金屬(銅與鋅),其濃度超過政府規範的堆肥品質標準,造成畜牧廢棄物,資源再回收利用於農田土壤的問題。畜牧廢棄物物料為有機資源,利用資源化技術將畜牧廢棄物轉變成再生能源—沼氣。沼氣為甲烷、二氧化碳及氧化亞氮等主要氣體組成的生質燃料,在寒帶國家,可以進行汽電共生,同時生產電力及熱源提供民生所需。據此,針對上述問題,建議改善策略如下:

一、評析國內畜牧廢棄物物料的質量與分布:評析國內利用畜牧廢棄物的物料來源、產物種類產量分布,建立國內畜牧廢棄物的永續物料管理制度。

二、研析國內可行的畜牧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種類:研析國際上畜牧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發展現況,建立相關應用技術資訊庫,量化各類生質能再利用技術的溫室氣體減量效益。

三、建立整合式畜牧廢棄物再利用評估模型:考量土地利用模式與需求量化技術的環境衝擊;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建置廢棄物能源化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從工程、經濟、環境的三E均衡角度,評估各類生質能再利用的技術及商業化風險、環境衝擊、永續性及經濟及法規可行性等。

四、選定國內重點場址示範與推廣:媒合生質料供應端與能源產品使用端(畜牧沼氣),評估不同的商業模式,使產品端應用上更具經濟的規模;選定國內一處生質能源示範場址,規畫興建區域性集中式沼氣工廠,建立區域生質能源中心。

五、建立國內畜牧廢棄物應用發展地圖:研訂廢棄物能資源化綠色供應鏈模式(例如:廢棄物能資源化供應鏈、區域型畜牧沼氣工廠),提出最佳多元再生能源使用方案組合;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空間規畫」,建構畜牧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發展地圖與架構。

綜合上述,農業主管單位未來宜建構整合式綠色農業資源循環體系,評析國內利用農林牧廢棄物的生質原料特性、分布與產量,建立生質能源技術三E評估(工程、環境、經濟)模式,有效回收能源與資源,減少環境及溫室氣體排放汙染問題,另一方面,可減少待處理廢棄物量,達到全循環零廢棄,以邁向「綠色循環經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