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台北市公館國小以「公館蝴蝶節」為名,打造屬於學生的角落美學,運用多年前台北燈會給各校再利用的物資,由學生重新彩繪,製作成「蝴蝶創意廊道」,並將舊廊道改為「蝴蝶廊道」,成為北市導入世界設計之都的設計思考方案之一,被教育部國教署評列為空間美學特色學校。
公館國小常看見蝴蝶,校長李鍾慧表示,學校原有兩條四十公尺長的老舊廊道,因在林蔭下,只有「錦屏藤」較易生長,就以它的氣根為特點,邀請三至五年級師生打造「蝴蝶創意廊道」。
「先想像這條廊道是一條毛毛蟲,彩繪、彎曲竹條後,成為毛毛蟲的身軀。」李鍾慧表示,錦屏藤的氣根是毛毛蟲腹中的絲,連著的廊道柱子貼有學生彩繪的鵝卵石,象徵未來會變成蝴蝶蟲卵;最後用回收物,打造兩隻大蝴蝶,掛在出入口。
蝴蝶廊道結合蝴蝶網室,讓學生認識毛毛蟲羽化蝴蝶的過程,李鍾慧笑說,以前學生不愛走這條廊道,有時經過還會亂拔藤類氣根,現在很愛護。
學校正落實蝴蝶課程,結合自然、藝文、語文領域,運用校內生態環境,帶領學生認識生態,還用葉脈製作蝴蝶書籤、創作蝴蝶與大自然詩詞;讓學生從中體驗樂趣,體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