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生息已超過數千年的原住民族,是最早來到島上的住民,各族的社會組織、語言、文化、習俗、服飾等等,雖然不盡相同,但全屬於世界分布最廣的南島語族。
明末以後,中國東南沿海福建、廣東等地漢人,漸漸移民到台灣,也讓台灣原住民的生存空間開始受到嚴重擠壓與衝擊。包含閩、客族群在內的漢移民雖因資源爭奪,內部械鬥不斷,但因人數眾多,所以後來居上,成為島上的主要住民。
一九四九年前後,又有總數超過百萬的大陸各省人士,追隨國民政府遷移來台,雖然同是漢族,但與早期來台的漢移民之間,卻因語言、生活背景、政策因素,產生嚴重衝突,也產生所謂的省籍情結。但隨著時空推移、通婚、年輕世代的交融,省籍差異已逐漸被地域認同取代了。
平埔族
「平埔」是「平地」之意,平埔族就是指居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從南到北,包含好幾個族群,也都屬於南島語系。平埔族群有許多獨特的習俗與文化,但因長期和漢人接觸、通婚,幾乎已完全融入漢人社會,部分族群的語言和文化甚至已消失殆盡。目前還具有群體活動力的平埔族群,包括道卡斯、巴宰海、西拉雅、馬卡道等,各族的社會組織、語言、習俗文化也都不同。
●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分布範圍以台北盆地為主,以及基隆、桃園、宜蘭等地。和所有平埔族一樣,凱達格蘭族也是母系社會,但由於漢化極深,原本的文化特色已消失難辨。至今仍有不少凱達格蘭語音譯的地名,如大龍峒、艋舺、唭哩岸、北投、八里、秀朗。
●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分布在台灣南部,因接近台灣早期的政經中心台南,所以受外來文化影響很早,甚至向荷蘭人學會了羅馬拼音。
祀壺是西拉雅族的信仰中心,不僅在供奉祖靈阿立祖的公廨中祭拜祀壺,家中牆角也放有祀壺。雖然是漢化最深的原住民族,但西拉雅人的阿立祖祭祀至今流傳不墜。
(一)
轉載自《福爾摩沙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