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事業越大,品行就越顯得重要。如果沒有伴隨品格而生的智慧,往往會優先追求眼前可以帶來快樂或其他甜頭的事物,而失去長遠的發展。
隋唐時代的徐世勣,是李密部將,甚得李密重用。武德二年(六一九),李密被王世充打敗,率部投降李淵。
他原來所轄之地東至於海,南至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由徐世勣據守。於是徐世勣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李密)既然歸順大唐,我們現在據有的這些地方,是魏公所統轄的。如果上表獻給大唐,即是趁主人失敗的機會,自己為自己表功,以求取富貴,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恥的事情。現在應該具錄州縣名數及軍人戶口,匯集起來啟奏魏公,讓魏公自己獻給大唐,那麼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於是派使者啟告李密。
使者剛到時,唐高祖聽說徐世勣沒有上表,只有書信給李密,感到很奇怪,使者便把徐世勣的意思告訴唐高祖。
唐高祖高興地說:「徐世勣感德推功,確實是個非常純正的人。」於是對他大加重用,授他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不久,又加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因避太宗李世民的諱,改名李勣。
李密是徐世勣的老領導,李淵是徐世勣的新領導。對於一些見風轉舵的人來說,老領導不得勢了,他們馬上就會轉向新領導示好。徐世勣的確是個很正直的人,這樣的人不管到哪裡都是可以信賴的中堅力量。
李勣本來是在瓦崗寨做事,以前的上司是翟讓,後來換了李密,現在李密歸唐,他的上司又變成了李淵。崗位變了,上司變了,但李勣的人品沒有變。
與他相反,呂布是個反復無常、忘恩負義、賣主求榮的人,能力雖強,人品可鄙,被人罵為「三姓家奴」。
我們在生活中也可能會跳槽、人事變動的時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品行,恪守一定的原則。
做人要講品行,做企業也一樣要講品行,信譽是一筆無形的資產。
上世紀九十年代,武漢市中心的景明大樓收到一封英國信函。寫信的是一九一七年該樓的設計單位,這家英國建築事務所信中表示:當年設計安全年限為八十年,現已到期,敬請注意該樓的安全。
此設計單位遠在萬里之外,又是遠在八十年前設計的樓房,設計者都已去世,可是該建築事務所還惦念著八十年前交工的大樓的安危。
社會上的誘惑很多,做人要光明正大,腳踏實地,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