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一年的開始,很想安排一趟上海假期。
文/李碧華
又是新一年的開始,很想安排一趟上海假期。
冬日的上海寒風入骨,想起那些年,我總是把手插進他大外套的口袋,和圍巾手套一併化做暖爐,借用身驅傳送,溫度剛剛好。
溫暖的身與心,是如此地在異鄉綻放,不禁仰頭望他感激一笑,多希望,這一笑,能撫平他對前途難測的不安。
那時候的上海,街頭猶還冷清,高樓大廈不如現在的霸氣,依偎著他漫步其間,走著,走著,腳步就沉重起來。
誰願意雙城遙想,兩岸分離呢?確因猶帶壯志,而不得不令兩人分頭去找安身立命所在,機場的揮手道別雖日益煎熬,卻又屢屢踏上征途,向未來的團圓各自打穩地基。
穿越雲層,總習慣在農曆年節將近的冬日飛去上海團圓。冒著熱氣的小小暖爐迎我入門,一直陪伴到整個假期結束。每當我冷得縮成一團挨近暖爐取暖時,他總戲謔似的帶笑看我一眼,好似在說,這女子,實在沒辦法住在寒帶,連微寒都適應困難。
白日已盡,黑夜漫漫,那暖爐已移到床邊,在靜夜中發出呼嚕、呼嚕的輕響,帶來清冷後的繁富。不管明天如何,今日的熱力已儲足。
這幾天,暖暖包在低溫中數度現身,揣著它一路相伴,周末一起去基隆看海過冬至,排隊吃最有名的全家福湯圓。海邊沒有想像的冷,寒風中圍起圍巾,對這塊曾經熱鬧非凡的海濱有些感嘆。
其實,只要花點巧思,任何荒郊野外都可以變良田,重新植栽而換來賞心悅目新氣象;廢墟更有可塑性,恁著創意無邊又無際,多少百年舊屋就這樣引來遊人。可惜,靠海的基隆遺忘了自身的優勢。
海邊無人,只有濤聲在寒冬響起。響一聲,就是過去一聲,時光又流逝了一滴,我們雖沒有參與這浪來與濤去,但始終都站在時間裡。過去的,就一定回不來了,包括那上海的溫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