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女中輟生到景觀設計研究所碩士,吳若棠一路走來曲折的生命歷程,可以寫成一部小說。「幸好國中是義務教育,要不然我爸媽在我國小畢業後就不會讓我讀書的。」吳若棠的故事是從這講起的。圖/林耀堂
文與圖/林耀堂
從少女中輟生到景觀設計研究所碩士,吳若棠一路走來曲折的生命歷程,可以寫成一部小說。「幸好國中是義務教育,要不然我爸媽在我國小畢業後就不會讓我讀書的。」吳若棠的故事是從這講起的。
因為她小學時就很會算術,這樣的天賦看在不識字的父母眼中,只是擺菜攤的好幫手。國三那年,爸媽已經替她頂下一輛三輪車要她去賣水果。從小在父親拳頭下長大的吳若棠,學校之外的所有時間幾乎都是在「顧攤位」,讓她意識到只有離家出走才能擺脫「攤位人生」。
因為父親凡事都用拳頭,天生叛逆又聰明的吳若棠,從小常被父親打得頭破血流。父親是登記有案的「甲級流氓」,常在外面與人衝突,「二十歲以前,我們總共搬了二十六次家。」國中畢業考才剛考完,吳若棠就帶著同學借貸給她的五百元與另一位女同學相約離開家,在一家供食宿的海產餐廳打工。
靠著每個月三千元的工資,吳若棠在外自立了一年,幸運的是餐廳廚房裡的師傅是個黑道大哥,看她用功又會畫圖,鼓勵她再升學。師傅要她叫他大哥,告訴她:「好好去讀書,學費和生活費都會幫妳籌的。等妳將來賺錢再還我。」只是,多年後吳若棠已經有能力償還時,卻再也找不到當年資助她的貴人。
當年考上北部美工名校復興商工時,校內的張海萍教官還幫她辦「助學貸款」半工半讀;因有了一技之長,畢業後進入卡通公司上班,她還存錢幫家裡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在卡通公司上班薪水高,但工時很長,工作四年後吳若棠還是想回學校讀書,於是考上台灣藝術大學〈當年國立藝專美工科〉,再進入輔仁大學藝術學院讀完景觀設計研究所拿到碩士學位。
坎坷的人生道路雖然行得辛苦,幸運的是一直有貴人相助。吳若棠說:「從我高中時就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我有能力時,要開闢一個給中輟生的園地。給他們看書,教他們畫畫,聽聽音樂。甚至開放一個可以嘶吼宣洩情緒的房間。這兒就叫『小白屋』。當年高中的死黨也都願意來當義務的老師。」
兩年前,已然邁入四十中年的吳若棠,安排好家人後,獨自來到北海岸海邊,說動了一位年已七旬的大哥,提供一處面海的空間,在如同廢墟的居屋中奮力整理出客廳、畫室,如今已稍具規模,「小白屋」的招牌也掛起來了。這天,我就是在小白屋裡,聽著若棠用不帶情緒的平靜聲調,講述著她的前塵往事。
不遠處可凝望海潮一波波翻湧,潮起潮落,恰似她過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