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相心造】 吳志芬──紙於至善的藝術家
圖/林耀堂
文與圖/林耀堂
二○○○年時我曾旅行至塞內加爾首都卡達,當時經人介紹拜訪了一位當地的女詩人阿娃˙塞內˙薩爾。她是一位既有美貌又有才華的表演藝術家及詩人,更是當地提倡女性平權的鬥士。
我為她畫了一幅她的肖像,也向她要了一首她所寫的詩。
這首題目為〈女人與藝術〉的詩是這樣寫的:「誰能比女人更能表現無私的美?誰能比女人有更清楚的審美意識?誰能比女人有更好的想像力、創造力和編故事的才能?女人能最快了解並且沉思藝術的自然性和普遍性。藝術和女人之間的關係是天生的。」每當讀這首詩時,總是讓我想起我的朋友吳志芬。
二十多年前我初識吳志芬時,她還在國中任教,同時也是紙纖維藝術家。她能把紙漿轉化成形形色色的媒材,打破紙藝創作的框架,把紙的種種型式轉化成無限的創作可能。她的平面纖維作品,有的如抽象畫、浮雕或絹印,把紙用於立體及裝置時,加上燈光的輔助,則能化身成綺麗的魔幻世界。她是紙的魔術師,任何一種紙在她手裡都可以是纖維的奇蹟。
吳志芬曾在桃園國際機場展出過一件巨型的裝置藝術──「花漾輕語」,她藉著白色的棉紙,表達出綴滿山間路徑的油桐花如台灣「五月雪」的浪漫繽紛之美,我驚歎於她溫婉內斂的外表下,竟潛著如此巨大的創作力道。
也許她正是阿娃˙塞內˙薩爾所說的,天生就有審美意識及藝術創造力的女性。
吳志芬一九五○年在緬甸出生,軍校出身的父親是雲南騰衝縣人,服役時就駐守在滇緬邊境,威嚴如大將軍,每當他騎著馬回來,百姓都竊竊私語:「老虎回來了!」吳志芬是他唯一的愛女,小時候就被大家當公主般地看待。後來他們一家隨政府播遷來台,在中壢眷村長大的吳志芬,因為在初中二年級時參加美術比賽,拿到國畫組第一名而得到一盒「王樣水彩」的獎品,因此她心裡暗暗埋下長大要當藝術家的心願。
大專時,念的雖然是兒童保育,畢業後吳志芬在國中輔導室擔任執行祕書,兼任美術老師,因為依然熱愛創作,她後來還到彰化師大補修輔導教育學位。雖然一直在國中任職到退休,期間也全心照顧家人、養育兩個女兒,但吳志芬從未懈怠自己的創作。
她長年浸淫在紙的世界,「對紙,我有難以言喻的喜愛,可能是因為喜歡畫畫,對紙一開始就有極深的情感和思想。我常想,生活中若沒有紙,還有什麼趣味和意義呢?」她笑說。
的確,吳志芬的人生,可說是「紙於至善」的。因為有紙,她得以在一般女性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之外,還有一個悠游抒情的心靈世界;也因為紙,她後來更上層樓,得以到大學任教,走出更開闢的人際往來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