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權
史上姓「和」的名人不多,據《通志》云:「以名為氏。和氏,羲和,堯時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為氏。」大家都知道有「和氏璧」,還有清朝貪官「和珅」,其實和珅並非姓「和」,他是滿洲的「鈕祜祿氏」。
和凝,山東人(西元八九-八九五五年),在中國古代詩詞名家中找不到第二位姓和的,而和凝這位詞家,在五代時期是大大有名,他長得英俊挺拔,臨機應變,才思敏捷,雅善音律,長於短歌,擅填豔曲。十七歲舉明經,十九歲登進士,少年得志,歷仕梁、唐、晉、漢、周五代,五朝元老,官居宰相,位極人臣,是當代一位大人物。
在五代十國的年代,天下紛亂,許多的文人,莫不寄情花柳,徘徊歌榭。和凝筆下,自然少不了繾綣綺靡的佳作,跟溫庭筠的文思同軌,所以他也有二十首詞被錄入《花間集》中。
讀和凝的詞,會令人有一種心神怡曠、情意恍惚之感,用詞遣字,極為唯美;敘情描愛,相當露骨。這也難怪當他後來身居要職時,便自覺少年孟浪,極力地搜回舊作予以焚毁。他有五首〈江城子〉,把少女約會,從等待、階迎、分離、後會等心情描寫得絲絲入扣。今舉二首:
初夜含嬌入洞房,理殘妝,柳眉長。翡翠屏中,親口玉爐香。整頓金鈿呼小玉,挑紅燭,等潘郎。
斗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栖鶯,歷歷花間,似有馬蹄聲,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
和凝填詞不但少不了花間姹紫嫣紅,而且處處春色無邊,所以詞中偏愛「春」字,讓我們來賞閱一下:
「桃花洞,一片春愁誰與共」、「寫得魚箋無限,其如花鎖春暉」、「春草全無消息,臘雪猶餘蹤跡」、「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離恨又迎春,相思誰重陳」、「春態淺,來雙燕,紅日漸長一線」、「春思半和芳草嫩,碧萋萋」、「海棠香老春江晚」、「春入神京萬木芳」……總之他好像都活在春天裡,筆下少不了春字。
和凝,是《花間集》中唯一入選的中原詞人,做官謹慎小心,填詞唯美含情,時人常譏馮道善於奉迎,其實和凝身為五朝元老,其為官之道,也並不亞於馮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