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夏天,我和兒子兩人有一趟大陸行程,在東莞待了五天之後就飛往四川重慶,展開七天在重慶、達州、峨嵋山、成都,幾個城市近郊偏鄉的家庭訪問行程。圖/林耀堂
文與圖/林耀堂
二○一六年夏天,我和兒子兩人有一趟大陸行程,在東莞待了五天之後就飛往四川重慶,展開七天在重慶、達州、峨嵋山、成都,幾個城市近郊偏鄉的家庭訪問行程。
「家訪」的整個過程是:在東莞設廠的台商董事長,每年暑假期間會選好幾個來自偏鄉的員工家庭,親自率領幾位公司幹部和義工,帶著禮物去拜訪員工的家人。被指定的家庭都在偏遠的鄉間,大部分的家裡都是老人家,守著老屋耕種,兼幫出外打拚的年輕人照顧小孩。
在五、六天行程中,我們一行九人,搭著小巴士翻山越嶺,一下走高速公路、一下走在當地的鄉道。在狹窄的鄉間小路開車時,偶而會碰到夾道的雜樹枝枒凸出在車道中,為了怕車身被刮傷,司機幾度停車不肯再前進。幸好車上幾位壯丁下車把擋路的樹枝又折又砍,車子才安然駛過,繼續行程。
小巴士司機,大家都叫他「陳師傅」,是一位粗壯的中年人,陽剛的外表,卻有一個女性化的名字叫「陳鳳」。他有一雙晶亮的眼睛,看起來有些兇兇的,因為他說的是四川腔的國語,講起話來我們都聽不太懂。
我們家訪的第一個家庭,是位在達州市大竹縣張家鄉的張家。我們從重慶出發,開了三個多小時的車才到,甫一下車,我還沒看清周圍的環境,猛地傳來一個老婦人啼哭的聲音:「路這麼遠,走得又辛苦,你們肯來,我好感動好感謝啊!」夾著嗚嗚的話語,這位老奶奶放聲大哭起來。
回來後,在旅店晚餐時,陳師傅才跟我說:「那一剎那,我也嚇了一跳,老人家不修飾地表達她的感受,我也受不了。」我問他,那你後來跑去哪裡了呢?他說:「我回車上去等你們啦!」我猜測地問他:「到車上哭啦?」他瞪著大眼回我「嗯!」他說:「那情況有一種親切感,也有熟悉感。只是那是太遙遠的記憶,都忘了。」
陳鳳是長在重慶的四川人,生於軍人的家庭,是家裡的長子,下有一弟一妹,因為父親收入不豐,他小時候經歷了辛苦的歲月,十四歲就開始打工。也因為年輕氣盛好勇鬥狠,常跟人打打殺殺,被捅過刀也坐過牢。
十八歲時,陳鳳自己創業作米糧的生意,因為精於計算,善於交涉,在當年大家月薪只有三十八元的時期,他都能拚到一個月收入八百多元。但是錢財險中求,二十一歲時生意做垮了,他負了近三十萬的債務。後來,他改行做建築的生意,順利時也曾帶過二十幾個人,只是二十九歲那年,因為建築安全的疏忽,鬧出人命又賠慘了。經歷人生的兩次教訓之後,陳鳳後來就非常小心。他從事汽車出租公司,慢慢建立安全的信譽,幾年前他把五十輛車的公司交給兩個雙胞胎的兒子經營。現在,兒子已經把公司擴大到三百輛車了。
這爭強硬拚的壯漢,卻在一個偏遠鄉間的老婦人流露感動時刻,難忍地流下男兒淚。我想:世間最可貴是人與人之間的摯情,它能融化鋼鐵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