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錄聲音地圖 聽見台灣之美

羅智華 |2014.12.24
1959觀看次
字級
台大生郭晉和劉凱安、徐守宸到彰化縣鹿港小鎮記錄傳統蒸籠製作的聲音。今年寒暑假則到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為藏族學童輔導課業。 圖/郭晉提供
台大生郭晉和劉凱安、徐守宸到彰化縣鹿港小鎮記錄傳統蒸籠製作的聲音。今年寒暑假則到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為藏族學童輔導課業。 圖/郭晉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為記錄逐漸凋零的百工文化,台灣大學的學生郭晉、劉凱安、徐守宸發想「聽見,福爾摩沙」計畫,花了近一年走訪全台灣各鄉鎮,錄下爆米香、牽罟、彈棉被等二十種聲音,錄製成聲音地圖,並架設網站,讓民眾也能透過這些「即將消失的聲音」去「聽見」台灣之美。

醫學系的郭晉表示,他們是建國中學同學,很喜歡旅行,希望透過旅行探索台灣人事物。「小時候曾聽過爆米香、活字印刷的打字聲,如今卻沒落了,相當可惜。」決定環島旅行,記錄這些「即將消失的聲音」,利用大二走訪全台各縣市,用不太流利的閩南語和阿公阿嬤溝通,透過麥克風,記錄他們工作的聲音。

劉凱安指出,他們蒐集約三十種聲音,包括爆米香、賣冰淇淋、叫賣粽子的聲音等,選擇其中二十種製成聲音地圖上網,大家只要移動滑鼠點選地區,就能聽到該地「即將消失的聲音」。

最讓郭晉、劉凱安印象深刻的是,宜蘭老船長吹奏的海螺聲,及老師傅的彈棉被聲。團隊表示,以前外澳漁民捕魚會將魚網拉成「ㄇ」字型,稱為「牽罟」,船長負責吹奏海螺呼叫村民拉魚網,隨產業轉型,牽罟已走入歷史,聽不到嗚嗚的海螺聲。他們記錄這個吹奏聲,讓後人了解這段歷史變遷。

另外,台南市菁寮老師傅以手工彈棉被的聲音,也讓這個大男孩印象深刻,他們表示,很佩服師傅堅持「慢工出細活」的職人精神。

郭晉、劉凱安等人還組成「香格里拉夢想書屋」,今年前往中國大陸雲南省為藏族孩童打造村裡第一間圖書室,以閱讀拉近城鄉差距,團隊的用心與付出,獲學校肯定。

郭晉表示,他們在當地廢棄村子上課,沒水、沒電、也沒黑板,但小朋友每天準時上課,積極地向學態度,令他們感動;小朋友也常從家裡提一桶酸乳招待他們,或邀約他們到家坐坐,一直希望他們能常回藏區。

台灣大學昨天舉行「一○三學年度第一學期獎學金頒獎典禮」,該團隊獲本年度傑出表現獎,獲頒二十萬元獎學金。台大表示,今年傑出表現獎學金共有七個團隊、兩名個人獲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