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現實理想有差距 |2014.11.22 語音朗讀 9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農村興起自助養老新方式,入住「幸福大院」的老年人在清真食品加工廠磨豆漿。圖/新華社 長春市推行「電子保母」居家安養服務系統建設,全天候為孤寡、空巢老人及殘疾人提供醫療保健、緊急救助等服務。圖/新華社 除了重慶外,北京日前也舉辦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圖為民眾體驗智能下台階。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去年七月一日,中國大陸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該法規定所有成年子女要常回家探望父母。實施一年後,在西安一家雜誌社工作的楊小姐說,「常回家看看」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隨著家庭規模小型化與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動頻繁,許多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工作的子女,即使了解父母「不缺物質,只缺精神慰藉」,但為追求自己的夢想,無法常回家看看。 中新社採訪家住西安紅纓路、已獨居多年的余媽媽,她的四個兒女中,有的移民海外,有的在外地工作,闔家團圓的日子,屈指可數。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是「每天收拾好屋子,在分秒的滴答聲中,等待兒女的敲門聲。」她說考慮設個「回家獎」,哪個孩子回家探望次數最多,就發「紅包」獎勵。 對她來說,過去能吃飽肚子就是幸福,現在想吃啥就能吃到啥。「我不稀罕東西,就稀罕滿屋子的兒孫,陪我說說話。」余淑芬說。 在西安工作的楊小姐,事業有成,婚姻美滿。父母因為無法適應西北的氣候,仍長期居住在湖南。她說:「一年最多回家兩次,平時工作很忙,節假日經常加班,難得有個假期就想睡上三天三夜。」 幅員遼闊 有心無力 根據大陸民政部數字顯示,目前有半數的城鄉家庭處於空巢期,部分大中城市則超過七成,其中近一成家庭是一人獨身。陝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空巢老人雖然衣食無憂,卻極度渴望兒女和親人的情感慰藉與心靈交流。儘管如此,大陸幅員遼闊,許多子女即使有心,想多回家探望,必須克服交通不便的問題,因此常常有心而無力。 家住陝南山區,沒有火車、需要轉車多次才能回家一趟的李為民回家之路顯得尤為漫長,舟車勞頓換來的也只是短暫的團聚。他從十六歲開始,就離家打工。如今,身為兩個孩子父親的他,依然在城市裡漂泊。李衛民說,對於像他這樣的遊子來說,能常回家看看,免去奔波勞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城市買一間大房子,讓家人也能享有優質的交通設施、教育和醫療服務等。 然而,養老除了要有健康、多元興趣,老朋友必不可少,為了子女搬到城市居住,遠離舊有人際交往圈,也未必能真正解決退休養老問題,老有所養,著實不易。 前一篇文章 天冷避寒 候鳥式養老去 下一篇文章 首屆世界 互聯網大會 網路黃金時代來了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5【生活快門】 喜見採茶女2025.11.0606水星室內樂團表演 中美寺傳遞愛與和平2025.11.0607日中文化藝術季 大阪佛光合唱團獻唱2025.11.0608【牽手一生】 最深的愛是 我陪你2025.11.0609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10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創之旅】打開西夏學的金鑰匙【大陸產業發展】 安溪種茶賣茶 靠智能、看數據【文創之旅】徐州的漢風楚韻【大陸社會觀察】 天塹通途 山鄉巨變 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