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幸福如何創造?就從三好運動開始!今年參與第四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大專院校組的大仁科技大學,以「橘色關懷、綠色永續」作為校園特色指標,首創「幸福學」課程,並規畫「幸福書坊」,期望藉由課程、環境與三好實踐精神,將大仁打造幸福校園。
「幸福」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大仁科大校長王駿發說,「幸福」一詞是現在最潮的事情,聯合國三月二十日推動國際幸福日,根據學校創校的精神「大仁大愛」,能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具體方式實踐,更能讓師生自我創造「幸福」。
學校除成立「幸福科技中心」,在通識課中,開設全國唯一「幸福學」課程,整合校內各專業領域逾二十位教授,以幸福為主軸,從幸福理念、幸福指數與量測開始,講述幸福的經濟、科技、社會、健康產業等課程,培養具有感恩、歡喜、公益、創新創業能力等幸福素養的學生。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應該就不會有黑心油事件。」上完校長講授幸福學後的大一新生表示,透過學校營造的幸福環境中,更能去反思自己做了多少好事,還能幫助多少人!
尤其,當世界因科技高速發展帶來便利後,改變生活、生態環境,大家卻常忘了「心保」,王駿發說,科技如何在不破壞生態,從中取得平衡,是很重要的課題。
有「心保」才能創造「幸福」,學校利用圖書館的環境規畫「幸福書坊」,提供咖啡、座位讓學生有地方休憩、閱讀,王駿發笑說,「這裡不管你是要站著、坐著還是要趴、要臥都可以,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師生能夠放鬆心靈的地方!」
現在除「幸福書坊」成學生最熱門閱讀地點外,學校還有一座幸福玫瑰園,學生會去散心,有學生笑著說「這裡是午後的祕密休憩景點,能夠邊看夕陽邊看玫瑰,「很浪漫!」
「就如同星雲大師的『三好、四給』精神」,王駿發說,從自己開始創造幸福,就能帶給別人幸福,幸福與三好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正向的人生觀,能利他,重視群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