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一航廈整容 奪台灣建築獎

 |2014.11.11
3376觀看次
字級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獲二○一四台灣建築獎。圖/團紀彥建築設計事務所提供
台鐵苗栗車站獲「二○一四台灣建築獎」佳作。 圖/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雲林草嶺生態地質國民小學獲得「二○一四台灣建築獎」佳作。圖/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本報台北訊】二○一四台灣建築獎昨公布得獎名單。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勇奪台灣建築獎,佳作獎則頒給台鐵苗栗車站與雲林草嶺生態地質國民小學。

台灣建築獎由《建築師》雜誌舉辦,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獎。本屆共兩百零八件作品參賽,選出十件作品進入決選。邀鄭泰昇、加藤義夫、孫德鴻、蘇重威、劉培森五位建築師與學者組成評審團,花三天時間實際踏勘十件入圍作品,前晚選出得獎作。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建於一九七九年,由華裔結構師林同棪以當時最先進的結構系統設計而成。桃機第一航廈陪伴台灣經歷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是台灣人重要的回憶空間。

二十一世紀邁入全球化時代,機場成為代表國家意象的重要門戶,全球城市競相興建外型前衛的大型機場,藉此翻轉城市形象。二○○四年行政院舉辦國家門戶國際競圖,將桃機改建列為重點。當時參與競圖者皆傾向「拆舊建新」,興建全新航廈一新台灣形象,僅團紀彥獨排眾議,主張「新舊共存」,保留舊航廈與回憶。

團紀彥的設計是在桃機舊航廈之上加裝一個翅膀狀的弧形屋頂,不必拆除舊建築,也能擴大室內空間。再透過結構補強與旅客進出路線的重新設計,不僅讓桃機「飛」起來,也順勢為桃機增加四千坪空間,客流量從五百萬人次增為一千五百萬人次。

十年前,團紀彥在好大誇奇的世界建築潮流中,以「新舊共存」的環保概念贏得桃機改建競圖。十年後桃機改建完工,建築潮流也從標新立異轉向低調環保,團紀彥的設計如今看來「符合世界潮流」,贏得台灣建築大獎。

評審蘇重威指出,團紀彥以簡單精準的建築手法,處理複雜的機場旅客進出機能與空間,專業表現讓評審團驚豔,票數遙遙領先其他入圍作品。

乏台灣文化美學 一敗筆

也有評審質疑,在乾淨的結構手法、專業的工程美學之外,「整容」後的桃機第一航廈,缺乏對台灣文化與美學的探索,無法擔起代表「台灣國門意象」的大任。

評審孫德鴻認為,團紀彥改建的桃機第一航廈「工程成就超越建築成就」,他以精準的設計解決舊桃機的所有問題、提供機場所需的一切功能,卻無法進一步詮釋台灣文化與美學,是一大敗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