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一航廈整容 奪台灣建築獎 |2014.11.11 語音朗讀 33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獲二○一四台灣建築獎。圖/團紀彥建築設計事務所提供 台鐵苗栗車站獲「二○一四台灣建築獎」佳作。 圖/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雲林草嶺生態地質國民小學獲得「二○一四台灣建築獎」佳作。圖/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本報台北訊】二○一四台灣建築獎昨公布得獎名單。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勇奪台灣建築獎,佳作獎則頒給台鐵苗栗車站與雲林草嶺生態地質國民小學。 台灣建築獎由《建築師》雜誌舉辦,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獎。本屆共兩百零八件作品參賽,選出十件作品進入決選。邀鄭泰昇、加藤義夫、孫德鴻、蘇重威、劉培森五位建築師與學者組成評審團,花三天時間實際踏勘十件入圍作品,前晚選出得獎作。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建於一九七九年,由華裔結構師林同棪以當時最先進的結構系統設計而成。桃機第一航廈陪伴台灣經歷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是台灣人重要的回憶空間。 二十一世紀邁入全球化時代,機場成為代表國家意象的重要門戶,全球城市競相興建外型前衛的大型機場,藉此翻轉城市形象。二○○四年行政院舉辦國家門戶國際競圖,將桃機改建列為重點。當時參與競圖者皆傾向「拆舊建新」,興建全新航廈一新台灣形象,僅團紀彥獨排眾議,主張「新舊共存」,保留舊航廈與回憶。 團紀彥的設計是在桃機舊航廈之上加裝一個翅膀狀的弧形屋頂,不必拆除舊建築,也能擴大室內空間。再透過結構補強與旅客進出路線的重新設計,不僅讓桃機「飛」起來,也順勢為桃機增加四千坪空間,客流量從五百萬人次增為一千五百萬人次。 十年前,團紀彥在好大誇奇的世界建築潮流中,以「新舊共存」的環保概念贏得桃機改建競圖。十年後桃機改建完工,建築潮流也從標新立異轉向低調環保,團紀彥的設計如今看來「符合世界潮流」,贏得台灣建築大獎。 評審蘇重威指出,團紀彥以簡單精準的建築手法,處理複雜的機場旅客進出機能與空間,專業表現讓評審團驚豔,票數遙遙領先其他入圍作品。 乏台灣文化美學 一敗筆 也有評審質疑,在乾淨的結構手法、專業的工程美學之外,「整容」後的桃機第一航廈,缺乏對台灣文化與美學的探索,無法擔起代表「台灣國門意象」的大任。 評審孫德鴻認為,團紀彥改建的桃機第一航廈「工程成就超越建築成就」,他以精準的設計解決舊桃機的所有問題、提供機場所需的一切功能,卻無法進一步詮釋台灣文化與美學,是一大敗筆。 前一篇文章 46歲快遞員 自創劇團吐辛酸 下一篇文章 林良《小太陽》化為溫馨音樂劇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6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07【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8【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9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10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