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神」說:「在其他人都投了資的地方去投資,你是不會發財的。」
戰國時的大商人呂不韋,在趙國結識了秦國公子子楚,這個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庶子。子楚在兄弟中排行不是為首,上有兄,下有弟,自己的生母早已失寵。以他的狀況,將來怎麼也輪不他當太子。但呂不韋覺得這件事可以操作一下,雖然有風險,但做什麼生意能沒有風險呢?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呂不韋就和子楚套交情,關係逐漸好了起來,然後呂不韋表示願意出錢幫他運作,為回國創造條件。後來,呂不韋讓子楚討好父親的寵妃華陽夫人,做了她的乾兒子。這樣,他終於如願以償當上太子,不久又當上了國王。
呂不韋這項投資的報酬就是:他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這筆買賣比賣糧食、賣珠寶的利潤高得多。呂不韋看中的是子楚這件「奇貨」的升值潛力。
西元前二五八年,秦國興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魏國的信陵君與趙國平原君有親戚關係,他十分想去救趙。在信陵君的勸說下,魏王派大將晉鄙率領十萬大軍援趙。由於受到秦王的恫嚇,魏王最終命令晉鄙停止前進,屯兵湯陽。
信陵君心急如焚,可他不是國王,晉鄙的軍隊也不會聽他的。這時他的謀士候嬴對他說:「我聽說您從前幫魏王的寵妃如姬辦過一件事?」「是啊?這怎麼了?」信陵君問。
侯嬴說:「之前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懸賞為父親報仇,三年沒能查到兇手。有一次,如姬因父仇未報向您哭訴,您派了一個門客去把她那仇人殺了。如姬非常感激,一直記著您的大恩。現在您可以用她一用了,如果開口請她把魏王的兵符偷出來,她一定會答應的。到那時,您就可以假托魏王之命,調兵遣將了。」
信陵君依計而行,果然,如姬二話沒說把兵符偷了出來,幫助信陵君完成了救趙的大事。
信陵君能做成這件大事,得益於他以前做的投資。這種可能掉腦袋的事,不是非同尋常的關係,誰願意為他辦?如果不是以前對如姬有大恩,就是他搬出金山也辦不成。
感情投資是個慢功,不能臨時抱佛腳,那樣就顯得勢利。平時廣結人緣,品行厚,口碑好,做事情就有良好的基礎。
另外,做事情要有眼光,要能看出發展趨勢。當初孫正義投資給雅虎的時候,沒人看好互聯網這種東西,楊致遠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雅虎也還只是個概念。但孫正義聽了楊致遠的遠景描述,毅然決定投資給他們。
我們要記住,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永遠發不了大財,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