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福報推廣協會理事長 陳順章

阮愛惠 |2014.11.02
3721觀看次
字級
陳順章與夫人蘇素賢。圖/妙熙、陳順章提供
陳順章(左)一路跟隨星雲大師的行佛腳步。圖/妙熙、陳順章提供
陳順章不遺餘力推廣《人間福報》。圖/妙熙、陳順章提供
陳順章(左)與妻子蘇素賢因推廣佛教文化,成就了「合掌人生」。圖/妙熙、陳順章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在眾望所歸、全體認同的決議中,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佛光山監獄布教團義工團長陳順章,連任了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之職,意謂著這位「文化老農」老驥伏櫪,還要繼續為佛光山的文化志業,植更多福田。

一九七三年,陳順章和蘇素賢夫婦,抱著襁褓中的女兒在佛光山慧慈寺皈依之後,就開展了他們「永不退票」的行佛人生。佛法成為陳順章人生中唯一的正法,也成為他創造幸福的金鑰。

未正式進佛門前,陳順章已很有佛緣。身為台南善化純樸青年的陳順章,因為家裡有拜拜,每每填「信仰」欄時,他都會填「佛教」。結婚之後,因岳母的帶領,對佛教更有概念。他曾去新北市土城承天禪寺朝山,也到過南投縣魚池鄉拜會過聖開法師;因緣際會下,陳順章閱讀了星雲大師創辦的《覺世旬刊》和《普門雜誌》,心中受到很大啟迪,他說:「佛教講的概念真的很有道理,這麼好的思想,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就這麼一點發心,種下了陳順章長年護持佛教文化事業的契機。

一九七○年,在台南善化幾位長老的發起下,成立了一個念佛會,恭請星雲大師前來指導。一九七一年,念佛會遷到慶安宮,那年,星雲大師和慈惠法師來到善化,陳順章的大姨子請他去幫忙拍照,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大師。

念佛會的會友後來和佛光山互動頻繁,到佛光山皈依者眾,也積極參與當時佛光山的各種增建工程。後來念佛會的成員共同集資買地,到佛光山頂禮大師,表明獻出建寺用地,懇求大師來善化興建分院,統理信徒共修,弘法利生。這就是佛光山慧慈寺的興建緣起。

捐出巨額 耕耘佛教文化基土

慧慈寺成立之初,陳順章欣喜地方上終有正信佛教的寺院,因此大力護持。後來他因常回本山,進一步體察到除了硬體建設,寺院還需有文化的軟體架構。當他知道本山正在籌建編藏處,需要購置電腦設施,雖然事業才剛起步,陳順章卻慨然捐出一百萬元,一半買電腦,一半給佛學院。大師拿著那張支票,對大眾說:「不要看這是薄薄的一張紙,這是很大的一筆贊助!」陳順章說,那筆錢,在當時確實是能買下透天樓房的巨額,但他慶幸當年沒有拿去買樓房,而是用來鋪設他這一生耕耘佛教文化事業的基土。

陳順章說:「是文化事業,真正把我帶進佛光山!」他因常聆聽大師開示,初步對透過文化來教育僧伽及傳揚佛教有一些概念;最主要,是大師講什麼他都點滴銘記在心,而且身體力行,他說:「那時,覺得自己能為佛教作一點事,就感到好快樂喔!」

一九八八年,佛光山舉行全國行腳托鉢,當行程來到善化,陳順章等善信盛大歡迎,小朋友舞獅舞龍、民代列隊獻花!就在那次的場合裡,大師對陳順章說:「你和出家人很有緣喔!」當時學佛未深的陳順章心裡還想:「我還不想出家呢!」多年之後,當他跟著大師的弘法步履一步一腳印地走過來,他說:「我現在已能慢慢體會大師講的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