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作媒介 了解真實中國 |2014.11.01 語音朗讀 8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繼上海、北京之後,中國大陸設立第三個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每年一屆,在西安、福州兩地輪流舉辦,第一屆在西安開幕。 圖/中新社大陸積極發展電影工業,也掀起懷舊熱,從二○一○年改建的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博物館對外開放,吸引民眾參觀。 圖/中新社參觀上海電影博物館,感受上海電影的百年輝煌。 圖/中新社 【新華社電】Stefania是一個來自義大利南部的女孩,為了尋找古老、神祕的「東方狂歡節」,在中國農曆春節前後,沿著古絲綢之路到中國傳統社火最為繁盛的陜西省隴縣,她將自己的經歷拍成紀錄片《Stefania日記》,透過Stefania的視角,觀眾經歷了一次中國傳統文化的奇幻之旅,Stefania以她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感受,以及她眼中的中國風俗、文化、傳統和人。 這部紀錄片榮獲西安國際影像節的最佳攝影獎,作為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一個單元,西安國際影像節吸引了全球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六千零七十九部作品參加。 曾三度榮獲奧斯卡獎、拍攝過《前進高棉》、《華爾街》、《世貿中心》等影片的美國著名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也帶著一個「中國故事」來到西安。雖然還不方便透露細節,但他非常期待與中國的合作:「我正在與西安的一些部門商談製作這部關於絲綢之路的電影,未來還會與內蒙古自治區進行合作。」 連法國維蘇亞洲電影節的主席Jean-Marc Therouanne近幾年也頻繁到中國,創辦於一九九五年的法國維蘇亞洲電影節,是歐洲最早致力於推廣和鼓勵亞洲影片的電影節。他說:「中國在世界眼中的樣子取決於中國的青年人。在這裡可以找到一大批年輕的電影製作者,他們既了解現在的中國,也有驚人的想像力,這些幾乎是一部電影成功的必然要素。」 國內賣座 國外慘淡 外國影人關注中國的傳統與風俗,中國青年電影人在創作中則傾心於現實題材。「八○後」導演邵攀的作品《Bike與舊電鋼》在西安國際影像節上獲得最高獎——金俑獎。這部作品以一群共同有著音樂夢想的人們為關注對象,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凸顯他們的理想與生存狀態,講述他們最終通過音樂走向平靜、走向善良、走向陽光的故事。 也有不少電影人致力於將反映當代中國人風貌的電影作品向海外推廣。如今,出現在外國大銀幕上的中國,不僅僅有武術和美食,更有中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樂。例如在大陸深受歡迎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也在非洲熱播、電影《盲人電影院》獲得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大獎,而衝擊今年奧斯卡獎的影片《夜鶯》,更是一部由法國導演拍攝、表現當下中國人家庭關係的溫馨故事。 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張丕民認為,世界電影產業不斷將目光聚焦於中國,既與中國文化的魅力與近年強勢增長的電影市場密切相關。「但同時,不少中國電影也遇到了在國內大賣,而國外應者寥寥的尷尬。中國的電影人要思考如何從更廣闊的角度講好中國故事,這樣才可能讓世界更多了解真實的中國。」張丕民說。 前一篇文章 兩岸合拍熱 侯孝賢《下西洋》 下一篇文章 投資一百億 淘寶網下鄉去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5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6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7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⑬2025.08.16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⑭2025.08.1710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2025.08.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見證西夏王朝 融入佛教信仰【考古的故事】西夏陵 承唐仿宋的帝陵遺址朝向綠色低碳轉型【文創之旅】尋古訪今遊邯鄲太極之城 健體養心 去除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