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天野
中國人初次見面喜歡問貴姓,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裡,筆者也打算賣個萌,大聲問下:「秋天:您貴姓?」也許有朋友不以為然了,秋天又不是人,怎麼會有姓?
這還真不是個事兒,柳樹姓「楊」,人稱「楊柳」,史書裡說了是隋煬帝楊廣給人家賜的國姓;動物界的老虎也有姓,在腦門上頂著「王」呢!既然動植物有姓,季節有姓就不足為奇了。以俺的微薄見識想來,春天姓「青」、夏天姓「盛」、冬天姓「嚴」或「隆」,那秋天姓啥呢?
跟那三個季節相比,秋天可選的姓就多了。
首選是「金」姓。時常聽人說「金秋」,金與秋的淵源很深。
現代人以為金秋是指金色的秋天,其實不然,原來古人信奉五行學說,將「五行」和「四季」搭配,「木和春」、「火和夏」、「金和秋」、「水和冬」,金恰與秋相配,這才有了金秋之說。
在古人眼中,秋天也不是金色的,而是白色的,「五行」與「五色」相配,「青木、赤火、黃土、白金、黑水」,因而秋天的別稱裡跟「白」有關的不少。梁元帝《篡要》說:「秋曰白藏,亦曰收成。」有「白藏」注解道:「氣白而收藏萬物。」白為素色,秋天也就稱「素秋」、「素律」、「素節」了。
這還沒完,古人進一步把「五行」與「五方」、「五音」匹配,跟金搭配的是「西方」和「商音」,故而秋天又被稱為「西陸」、「商秋」、「商序」、「商節」等。將這些元素混搭,還能造出許多秋天的別稱,像「金商」、「商素」、「素商」、「金素」等;秋天還被稱為「清秋」、「高秋」、「勁秋」、「泰秋」、「旻天」、「霜天」等,有人統計了,古文裡秋天的別稱就有四、五十個。
這麼多別名中挑選姓氏的話,可以看到許多字眼不適合做姓氏,做名倒很合適。譬如「素、清、泰、勁、旻、霜」,這些都是人名常用字,很少做姓氏。剩下的「金、白、商、高」,是常見姓氏,且還都算大姓。相比而言,秋天姓「金」的可能性很大,「白」、「商」等字都是從它衍生出來的。
此外,我們還可從「司秋之神」那兒得到啟發。古代公認的司秋之神有兩位,一位叫「金祗」,另一位叫「蓐收」,他是白帝「少昊」之子,而少昊又稱「金天氏」。有人就說了,司秋神姓金,秋天未必姓金吧?《三國演義》裡有一段講「猇亭之戰」後,蜀、吳兩國再度結盟,張溫和秦宓辯天,張溫問「天何姓?」秦宓說:「姓劉,天子姓劉,自然老天爺姓劉。」借用先賢高論,我們也可推論:「司秋神姓金,秋天必定也姓金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