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美國分處太平洋的兩端,兩者面積雖如天壤之別,卻有類似的民族融合和四百年拓墾史。更巧合的是,兩者被拉進世界舞台的契機點有極其微妙的相似處。回溯至十七世紀,當時的海上霸權荷蘭為了取得新大陸的皮毛,於一六二四年在今日的紐約建立第一個美洲貿易站。就在同一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地球的另一端—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設立商館,做為拓展東亞大陸貿易的跳板。
當時這兩個地區都還是有待開發的處女地,但此後各自開展不同歷程的開發。十九世紀期間,台灣的茶葉、樟腦銷往美國,美國的傳教士和生物學家來台,歷史幾度交會的光芒至今依然盪漾不止。
台南v.s.紐約: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為殖民政權進入台灣最早的地區。一六六二年為鄭成功所敗後,退出大員。清廷統治期間,台南為全台最繁華城市,如今以古都聞名。
也曾被荷蘭殖民的紐約,由於優良的港口位置,發展快速,短短數年便成為全美第一大城,並一躍為全球金融中心。同時崛起的兩地,如今一懷古一現代,不可同日而語。
鄭成功v.s.自由女神:
打敗荷蘭人的鄭成功,雖然在台時間僅短短一年多,但在歷史地位上,一直被視為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
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女神像,雖然只是一尊雕像,卻是英國移民後代在新大陸追求民主自由的代表與精神象徵。
◆台灣小檔案(Taiwan):
開發起點:台南安平古堡,當時名熱蘭遮城
最早殖民者:荷蘭東印度公司
開發歷程:從南而北,由西向東
原住民:平埔族、高山原住民族
象徵人物:鄭成功
◆美國小檔案(U.S.A.):
開發起點:曼哈頓島,當時名為阿姆斯特丹
最早殖民者:荷蘭東印度公司
開發歷程:從北而南,由東向西
原住民:印第安人
象徵人物:自由女神